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破解科学教育评价难题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5 15:17: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学评价改革是育人方式变革的核心环节,必须围绕科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要素和关键场域,聚焦拔尖创新潜质的形成因素和结构表征,以面向全体、适应个体为基本指向,关注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有效适配的评价方式
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落实“沃土计划”“脱颖计划”的关键途径。只有厚植科学教育“沃土”,才能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如果基础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受应试影响,衍生出一种比较功利的评价导向,就会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推进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改革,优化科学教育生态。
1
扭转功利短视的教育评价导向
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必须破解功利化评价导向。一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准确把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时代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基础上,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科学教育质量评价相关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在减法中做加法、在加法中促减法”良性互动的教育生态。二是学校要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质量观,坚持“破五唯”评价导向,切实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竞赛”“唯奖项”等不良倾向,立足校情优化科学教师专业能力评价,研究制定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评价实践框架,加强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有效路径,引领科学教师潜心科学教育育人实践,引导有拔尖创新潜质、科研事业志趣的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实践活动。
2
探索有效适配的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改革是育人方式变革的核心环节,必须围绕科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要素和关键场域,聚焦拔尖创新潜质的形成因素和结构表征,以面向全体、适应个体为基本指向,关注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提升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有效适配的评价方式。一是改进科学课堂评价。要依据普通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课程标准,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价,在强化学科实践和学业质量基础上,注重探究性学习与概念性思维相互引发的学习发生机制评价,注重综合性与实践性相互融合的情境形成机制评价,同时注重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主题或项目整合评价机制。二是改进实验操作评价。要精心设计实验操作评价任务,在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考查基础上,既要有机融入方案设计和可行性论证、定量和定性分析、逻辑推演和科学论证、结论建构和迁移等思维能力考查,也要切实关注科学兴趣、意志力、自我效能感和团队合作等非智力因素考察。三是改进科学试题设计。无论是作业设计,还是考试命题,在围绕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设计基础性试题的基础上,要优化试题类型和结构,精心设计典型评价任务,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切实融入真实情境,强化命题的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加复杂且结构不良情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高阶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牵引作用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关系,立足综合素质提升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科学教育中的正向引导作用。一是优化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维度。在综合素质评价整体框架中切实融入科学教育育人价值。比如,在“学业水平”维度既要体现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还要体现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在“劳动素养与社会实践”维度要切实关注问题解决、技术运用、工程实践等创新实践要素,注重将学生平时实验操作和参加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二是创新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工具。对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评价,往往会因可视化和实证化要求而导致评价过于简单,也难以发挥诊断改进作用。可以通过研发一系列表现性评价测量工具,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构建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数据库,借助多模态数据集成和结构化数据分析,推动形成可循证、可表征、可应用的智慧评价方式。三是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应用。综合素质评价因其参考价值容易走向虚化、形式化,必须在其评价应用上加以强化和改进。尤其是在“强基计划”等选拔中,应该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有关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等的要素作为实质性的重要考核依据,推动综合素质评价从“软挂钩”走向“硬挂钩”,进而解决评价出口问题。
科学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交互性、耦合性的热点问题。要以教育评价改革推动育人方式改革,以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
(作者:蒋信伟 系合肥市第八中学副校长,本文系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4年一般项目[2024CX521]成果)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教育部:严控暑期作业总量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16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治理能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坚决遏制节假日上课补课、提前开学、延迟放假等屡禁不止、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要坚持劳逸结合、综合发展、健康成长原则,严
2025-07-16 14:24:00 -
未央区枣园小学开展“学科+”课程成果汇报活动
阳光讯(记者 刘杰 通讯员 王乐)在教育的沃土上,课程是滋养成长的清泉。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依托校情、学情,在五育融合的视角下开发设计“学科+”拓展课程,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促进学
2025-07-09 10:36:00 -
23岁就不能买学生票了?最新回应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是一名23岁的大学生,但在预约三星堆博物馆门票时,因为年龄“超出最大年龄限制(23岁)”而无法预约购买学生票,对此很不理解。年龄超过23周岁的学生,无法预约购买学生票。 受访者供图对此,有网友同样表示不解,“为啥学生票不按学生证来”“一模一样,我买了全票”,一些网友则在评论区
2025-06-28 13:35:00 -
汉中市西乡县桑园镇卫生院开展夏季健康知识进校园
本报讯(通讯员 秦淼)6月26日,汉中市西乡县桑园镇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走进辖区中学和小学,开展“夏季传染病防治+狂犬病科普+防溺水急救”三位一体的专题培训活动,为师生送上了一堂生动实用的“健康安全课”。科学防病:筑牢夏季健康屏障针对夏季高发的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传染病,医护人员通过案例讲解和互动问答
2025-06-26 16:14:00 -
第十七届德国“太仓日”活动在斯图加特举办
新华社法兰克福6月25日电(记者马悦然 单玮怡)第十七届德国“太仓日”活动25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与会人士表示,中德双方在绿色发展、人才培养等多个关键领域持续深化合作,不仅为两国关系注入新动能,也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选择。德国“太仓日”活动旨在推动中德间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城市交往的
2025-06-26 1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