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枣园小学开展“学科+”课程成果汇报活动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0:36:00
阳光讯(记者 刘杰 通讯员 王乐)在教育的沃土上,课程是滋养成长的清泉。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依托校情、学情,在五育融合的视角下开发设计“学科+”拓展课程,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促进学生多元发展。7月1日、3日西安市未央区枣园小学开展了以“深耕校本课程,绽放成长之光”为主题的课程成果汇报活动。本活动分两个阶段有序开展。
第一阶段:课程汇报 共享成果
低语组
低语组由冯吾昌老师主持。年级组老师们分享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调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紧扣学情特点,融合情境创设、趣味化教学与跨学科理念,打造系列特色课程。一年级《趣味汉字课程》借情境创设让孩子玩转汉字;二年级《趣味写话课程》用游戏化策略,助力学生从“会说”到“会写”;三年级《特色写作课程》开展跨学科实践,培养综合写作能力。每一门“学科+”拓展课程从方案设计,过程实施,多元评价,成果汇报都凝聚匠心,点亮学生智慧成长之路。

高语组
高语组在陈亮老师的组织下依托语言建构、文化传承等理论深耕课程。四年级胡楠老师深耕朗诵教学,带领学生领悟诗歌语言感染力、情感感悟、表达技巧;魏飞燕老师趣味字谜启智;冯婉琳老师美文阅读润心灵;马欢与李颖老师共筑古诗词诵写课堂,品悟诗韵;曹蕊老师挖掘二十四节气中的语文韵味,跨学科建构学生认知体系。六年级融合媒介素养、经典浸润等理念,张亚、彭袆祺老师借影视鉴赏拓视野,陈玲玲老师以小古文阅读传经典,王建春老师凭硬笔书法练功底。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让孩子们实践、成长。

数学组
数学组由组长张晓荣老师主持,各年级课程目标明确,构建评价体系,成果丰硕。一年级《七巧智韵课程》启智;二年级聚焦图形对称教学;三年级以“24点”计算训练发散思维;四年级《动手实践课程》深化理解;五年级推进跨学科研修;六年级《趣味数学》激发思维,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实现学以致用。

英语组
英语组在组长张露老师主持下,以文化浸润赋能英语教学。张露老师“用英语话中国传统节”,引导双语讲习俗;
韩笑老师带学生制作传统节日创意作品,跨学科展自信;史悦芳老师融合二十四节气与英语,借实践融语言与文化,不断积淀。

综合组
综合组在韩雨桐老师的组织下,开展“学科+”课程成果分享。体育组融合数学、历史,创新体能训练与武术教学;音乐组将民族乐器、戏曲与传统文化结合,提升艺术素养;美术组以剪纸艺术,激发创新思维,展现学科融合新成果。



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教研组长与跟组行政总结:此次活动检验“学科+”课程成效,为教师搭建平台,增强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以学生为本优化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推动五育融合落地。

第二阶段:教研论坛,成果总结
为了推动“学科+”课程成果进一步凝练与优化,7月3日下午,枣园小学开展年度教研论坛活动,本次论坛由教研主任王槐荣主持,行政领导及全体教师参会。各教研组长围绕“学科+”课程,分享集体、个人成果、展示组员风采,共探课程优化方向与实施路径。


低语组长冯吾昌老师以“润泽童心,共研成长”为核心理念,低语组组长冯吾昌老师从教研组文化、微教研开展、课程实施等五方面总结,重点呈现“语文+”拓展课程成效,明确下一阶段推进方向,立足低年级特点夯实语文素养培养。

高语组组长陈亮老师的汇报以“‘研’途一路花开,众行定将致远”为主题,陈亮老师介绍团队协作模式:每周微教研直击课堂难题,双周大教研共研教学智慧。分享了马欢老师“跟着诗词去旅行”、胡楠老师“朗诵融入课堂”等优秀“学科+”课程,强调跨学科实践与社团融合让语文学习更鲜活。

数学组张晓荣老师围绕“数学+”探索:集体备课优化“数学+生活”设计,分层作业适配不同学情;开展口算竞赛、手抄报等实践活动。未来将推进“数学+信息技术”融合,用数字化工具助力知识建构与弱项提升。

英语组组长张露老师分享:团队以新课标为指导,深耕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重点呈现“学科+”特色课程成果,让语言学习与实践深度结合。

综合组韩雨桐老师围绕“以美润心以研提质”,分享教研组文化建设、微教研实效及各项荣誉成果,展现组员在教学、科研领域的突出表现,明确将共同探索课程体系优化方向,深化教研赋能。

论坛最后,枣园小学邢朔校长总结:本次“学科+”成果是教师深耕课堂、践行五育融合的体现,教研论坛展现了各教研组“学科+”课程扎实成果,彰显教师创新智慧与团队协作,课程与课堂改革同步整合,理论蓄积与实践探索螺旋增值,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同频共振。鼓励老师们继续探索,让课程更有温度、有活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下一步将梳理经验形成可复制框架,通过常态研讨优化路径,让课程融合更精准高效,助力学生成长。

平凡处深耕,细微处生花。枣园小学以“学科+”为核心,深耕“根”课程体系建设。从课程成果展示到教研论坛,一次次实践让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为五育融合筑牢根基。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创新“学科+”模式,让课程更贴近学生成长需求,助力学子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凝美聚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章
-
因毕业致辞火了,华东师大教授汤拥华:爱刷短剧也爱三秒钟的寂静
“这个世界足够大了,一定可以容纳一些想不开的人吧?这些想不开的人选择了中文系,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最近,因为一篇不足2000字、短短7分钟的毕业致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拥华“火”了。在这篇名为《像我们这样想不开的人哪》致辞里,既有“五十万咖啡厅”“镇北王穿越”等网络短剧热梗,也有温暖
2025-07-09 17:43:00 -
未央区枣园小学开展“学科+”课程成果汇报活动
阳光讯(记者 刘杰 通讯员 王乐)在教育的沃土上,课程是滋养成长的清泉。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依托校情、学情,在五育融合的视角下开发设计“学科+”拓展课程,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促进学
2025-07-09 10:36:00 -
深圳大学召开首届文科大会,集思广益绘制深大文科发展新蓝图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高欣6月27日,深圳大学首届文科大会在粤海校区校友广场召开。大会以“凝心聚力,争创一流,开创深大文科繁荣发展新局面”为主题,旨在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统筹规划,引领文科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共同绘制深大文科繁荣发展新蓝图。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
2025-06-29 19:34:00 -
23岁就不能买学生票了?最新回应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是一名23岁的大学生,但在预约三星堆博物馆门票时,因为年龄“超出最大年龄限制(23岁)”而无法预约购买学生票,对此很不理解。年龄超过23周岁的学生,无法预约购买学生票。 受访者供图对此,有网友同样表示不解,“为啥学生票不按学生证来”“一模一样,我买了全票”,一些网友则在评论区
2025-06-28 13:35:00 -
汉中市西乡县桑园镇卫生院开展夏季健康知识进校园
本报讯(通讯员 秦淼)6月26日,汉中市西乡县桑园镇卫生院组织医务人员走进辖区中学和小学,开展“夏季传染病防治+狂犬病科普+防溺水急救”三位一体的专题培训活动,为师生送上了一堂生动实用的“健康安全课”。科学防病:筑牢夏季健康屏障针对夏季高发的手足口病、诺如病毒等传染病,医护人员通过案例讲解和互动问答
2025-06-26 1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