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打造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8 17:00:0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方梦宇 通讯员 徐小波)3月16日,安徽铜陵市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揭牌暨首届“鼎新班”开班仪式在基地校——铜陵市第一中学举行。首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试点学科同步开班。
建立铜陵市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开办“鼎新班”是铜陵市积极主动探索市域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重要举措。该市制定《铜陵市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案(2024—2027年)》,明确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职责,做好运行资金保障。
据了解,铜陵市基地校“鼎新班”依托铜陵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面向市、县(区)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学生开设,原则上每年9月份面向高一年级组织新学员申报和推荐,培养周期为两年。试行期间选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为试点开展培训,初步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学科素养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具备国际视野的拔尖学生,并为参训学员建立创新素养成长档案,形成区域特色培养模式。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市将着力打造专业化拔尖师资队伍,建立优秀学科教师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工作机制,加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着力培养学科领军教师。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创新,研究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问题。每年组织学科优秀教师到高校和省学会培训会进行研修,并积极引入外部专家定期进行教学指导和评估,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同时,该市还将优选一批领军教师和骨干教师进入中心,通过课程建设、竞赛指导、考试评价等方面共建共研共培,在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高水平建设基地,充分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构建多元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优质师资队伍联动,多层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力争到2027年,形成可推广的铜陵典型案例与经验。
作者:方梦宇 徐小波
相关文章
-
未央区枣园小学开展“学科+”课程成果汇报活动
阳光讯(记者 刘杰 通讯员 王乐)在教育的沃土上,课程是滋养成长的清泉。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依托校情、学情,在五育融合的视角下开发设计“学科+”拓展课程,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路径,促进学
2025-07-09 10:36:00 -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车流量3100万车次!
6月30日深中通道开通一周年2024年6月30日这条横跨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工程在历经7年科研攻关、7年建设奋战后如“海上巨龙”横空出世这是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里程碑更是历史长河中的惊天一跃数看深中通道通车一年来,3100万次的
2025-07-02 11:47:00 -
深圳大学召开首届文科大会,集思广益绘制深大文科发展新蓝图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高欣6月27日,深圳大学首届文科大会在粤海校区校友广场召开。大会以“凝心聚力,争创一流,开创深大文科繁荣发展新局面”为主题,旨在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统筹规划,引领文科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共同绘制深大文科繁荣发展新蓝图。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
2025-06-29 19:34:00 -
第十七届德国“太仓日”活动在斯图加特举办
新华社法兰克福6月25日电(记者马悦然 单玮怡)第十七届德国“太仓日”活动25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办。与会人士表示,中德双方在绿色发展、人才培养等多个关键领域持续深化合作,不仅为两国关系注入新动能,也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选择。德国“太仓日”活动旨在推动中德间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城市交往的
2025-06-26 11:21:00 -
汉中市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2025年6月7日,汉中市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市政府党组成员、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学忠,陕西汉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振斌,汉中职院党委书记李志刚,副院长孟爱民、晏继红、张仕锋,联合体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会议,汉中职院院长张国海
2025-06-07 13: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