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眉山丹棱:茶香漫山野 乡村产业兴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7:50:00    

来源:环球网

3月31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的高山茶园里,天色微亮,晨光破晓,茶农们便背着竹篓穿梭在茶垄间,嫩绿的茶芽在枝头舒展,指尖翻飞间,一捧捧明前茶鲜嫩入篓,勾勒出生动的采茶图景。

“明前茶贵如金,家家户户都盼着好收成。”万年村党支部书记任刚站在观景台上,望着漫山茶园介绍道,村里280余户茶农依托福选九号、川茶等优质品种,茶叶年产值达1200万元,小小茶叶早已成为乡亲们的“金叶子”。

“我研究茶叶种植二十几年,也去过许多茶叶产区,但像丹棱这样得天独厚的优质茶区,非常少见!”面对张场镇万年村的千亩茶园,当地农技推广研究员陈天礼不由得发出感叹。

作为丹棱县茶叶主产区,万年村海拔600米—1000米,油砂土透气性好、酸碱性适中,完美契合优质茶叶的生长条件。这里种出的茶叶,芽叶肥壮、香气馥郁,周边地区的茶商慕名而来。

茶商云集的喧闹,印证着产业的兴旺。每天下午,村口的茶叶交易市场便热闹起来,几十名茶商带着茶框、电子秤现场议价,单日交易量稳定在2000斤左右。村民罗德祥算起自家的收入:七八亩茶园年收入三四万元,又能顾家,比外出务工强得多。

茶叶不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更重塑着乡村的面貌。沿着宽阔平坦的公路前行,张场镇峨山村的茶文化驿站映入眼帘。漫山遍野的茶园与蜿蜒其中的游步道相映成趣,独特的茶文化驿站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游玩。

这个集茶叶交易、研学、餐饮、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驿站,自去年投用以来,已成为丹棱乡村旅游的新热点。驿站不仅为自驾游爱好者提供洗车、充电、露营等贴心服务,更是搭建起茶产业与文旅融合的桥梁。

“作为茶文化驿站的附属工程,近千米的游步道既让游客漫步茶海、亲身体验采茶乐趣,又为村民日常管护茶园提供了便利,提升了种植效率。”峨山村党总支书记刘交贵介绍道。

在村民肖开秀的家中,竹匾里晾晒的笋干散发着清香,她一边整理一边笑着说:“游客来茶园采茶、买茶,走时还捎带山货,我家农副产品销量翻了番!”

如今的峨山村,漫山茶园既是生态景观,也是体验课堂。游客可以参与采茶、杀青、揉捻、烘干的制茶过程,在茶香中感受传统制茶手艺的魅力,临走时再带上几罐新茶,让产品变礼品。

万年村与峨山村的实践,是丹棱县茶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丹棱立足资源优势,在传统种植基础上做足“茶文章”,深挖川茶文化内涵,成功注册“素翁”“丹峨仙”等茶叶商标16个,推动名优绿茶远销海外。从茶农脸上的丰收喜悦,到游客眼中的田园诗意,小小的茶叶串联起生产、加工、文旅的全链条,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王建明 文/图丹棱融媒王方豪 曹兰)

相关文章

  • 安徽一季度出口茶叶1.8万吨

    一叶茶香飘万里 安徽省一季度出口茶叶1.8万吨    记者5月12日获悉,近年来,我省紧紧依托茶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充分发挥外贸政策效应,积极推动茶叶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全省茶叶出口提质增效、稳步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省茶叶出口2.4亿美元,在中国内地绿茶出口额省区市

    2025-05-14 10:18:00
  • 在最孤独的城市送快递:看98年小伙如何勇闯西部逆袭

    原标题:在最孤独的城市送快递:看98年小伙如何勇闯西部逆袭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甘皙 通讯员闪洁雯 武姝婷青海茫崖,在罗布泊和可可西里两个无人区的包裹下,被称为“最孤独的城市”。平均海拔3000米,人口仅1.8万,严寒、沙尘暴、人烟稀少,将“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刻进每个初来者的记忆。5年前,199

    2025-05-02 14:23:00
  • 【食业消费微观察】广西灌阳:“茶叶子”变成“金叶子”

      以“谷雨新茶·飘香万家——灌阳油茶茶叶正江核心区谷雨开园采茶会”为主题的第二届采茶节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正江村茶叶示范基地举行,茶叶采购签约仪式、炒茶展示、采茶比赛、游客采茶体验等活动吸引了县内外近万名游客前来观光体验。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模式,大力

    2025-04-24 14:27:00
  • 新县:不负新芽绿 春茶采摘忙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焦汉平春茶正飘香,采摘正当时。4月15日,在新县香山湖管理区草木人生态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翠绿的嫩芽挺立枝头,不远处的香山湖水明如镜,澄澈的湖水与碧绿的茶山相映成趣,茶农们穿梭在茶垄之间,赶着采摘茶叶新鲜嫩芽。近年来,新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强化品

    2025-04-18 08:58:00
  • 山东聊城:艾草青青产业新

    清明刚过,山东聊城市东阿县铜城街道艾山村的头茬艾草长势正旺,村民房前屋后,皆是满眼翠绿,艾草独有的清香已弥漫山野。过去,艾山村村民依靠摆渡和开山为生。近年来,当地在传承艾草种植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艾草文化内涵,走上了农文旅融合的致富路。艾山村,南依艾山,东临黄河,因艾得名。“我们山上盛产艾草,近些

    2025-04-13 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