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破解产业之困 云茶乘风“沏”新局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0:01:00    

每年三四月份,云南各地茶山陆续进入春茶采摘季,一场与时间较量的接力赛就此展开。近年来,作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云南紧盯茶叶产业发展短板,积极推动云茶全产业链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产业链产值达1760亿元。

云茶产业虽拥有诸多先天优势,但后劲不足同样明显:基础设施落后、精深加工水平较低、新茶饮市场开拓不足、行业乱象频现等问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今年是我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如何充分发挥云茶产业的比较优势,实现“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的转变,破题破局再开新局成为关键。

何为云茶?“百山百味”才是云南味

5月19日发布的《2025胡润中国茶业百强县》榜单显示,我省勐海县、双江县、凤庆县等14个县榜上有名,其中勐海县位居第二。据胡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评价称,云南依托普洱茶、滇红茶、沱茶重塑全球茶文化话语权。

浙江的西湖龙井、安徽的六安瓜片、河南的信阳毛尖、福建的安溪铁观音……纵观全国茶叶分布,各产区各有特色,云南的茶到底有何特别?其一,品种不同,云南是大叶种茶树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茶叶种类。其二,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云南茶叶“百山百味”的独特口感。

除此之外,“有机”也是云南茶叶的一大特点。进入4月,清晨的雾气还没消散,普洱祖祥高山茶园里就忙碌起来,茶农们穿梭茶垄间采下鲜嫩春茶,经过制茶师的炮制和时间的沉淀,氤氲茶香从普洱这座有机茶园蔓延开来。祖祥高山茶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98年开垦次生林种植有机茶起,他们便开始了其有机茶探索之旅,产品相继通过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有机认证,并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据悉,全省绿色有机茶园面积294.5万亩,其中有机认证茶园面积189万亩,同比增加15.8万亩,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拥有1000多年茶叶种植历史的景迈山古茶林,是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现有茶园7万余亩。5月,景迈山春茶采摘进入尾声,另一场如火如荼的制茶大戏正在悄然上演。自景迈山成功申遗,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一站式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探索古老茶山的千年茶韵。如今,云南丰富的古茶树、古茶园、茶文化资源,已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的流量密码,激发传统产业的新活力。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云茶产业是我省“1+10+3”农业重点产业中的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不断推进云茶全产业链升级,在种业、农产品加工、农文旅融合、数字农业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根据行业调度,截至2024年底,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58.6万吨,同比增长5.3%;全产业链产值1760亿元,同比增长17%。

何以为困?老大难问题叠加新挑战

“基础设施化水平低、新品研发能力弱、市场营销人才短缺仍是短板弱项。”“全省来看,现代化精深加工、智能化设备应用程度还较低。”“新茶饮产品不足,市场开拓不足,难以满足年轻茶客需求。”……4月,正值春茶采摘的旺季,全省茶叶产业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普洱市举办,面对行业发展趋势,有关单位、茶产业工作组、专家组,以及省内重点茶企代表交流工作经验。

云茶产业优势明显,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的短板不足同样突出,做大做强云茶产业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新的挑战。

众所周知,云南茶园多分布于山区、半山区,给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难题,长期制约着云茶产业的发展。此外,加工能力不足、工艺相对落后同样亟待解决。省茶叶产业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已累计提升改造茶叶初制所5000余个,规范化茶叶初制所达50%以上,但部分仍以家庭作坊为主,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中小型茶企大多采用传统加工工艺和设备,现代化精深加工技术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应用程度较低。

“缺乏专业技术设备和研发人员,难以在功能性成分提取、茶保健品研发等方面有大的突破。”一年来,云南省茶产业专家组上山进寨,进茶园、下车间、入工厂,开展从“山间”到“茶杯”的全产业链调研。组长吕有才坦言,目前普洱茶初制生产还是靠手工及半机械化生产,有的小作坊装备落后,仍然是“一锅端”或者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三件套”。

生产加工环节问题突出,直播行业的兴起对传统销售模式也带来冲击。“由于缺乏有力约束,直播乱象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重透支了普洱茶的品牌声誉。”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加大对直播行业的监管力度,各级部门与企业共同维护行业的良性发展。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同样表示,在开拓线上渠道的同时,线下渠道遭受冲击,“左右手互搏”的困境让线上线下渠道发展失衡。

近年来,新茶饮产业快速发展,新风口为云茶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但现实问题不容忽视。有数据分析,新茶饮行业年耗茶量约30万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750亿元。但新茶饮主要以红茶、绿茶和乌龙茶为原料,普洱茶需求量较少,我省目前新茶饮原料供应量仅4万吨,福建省仅安溪县供应量就达到6万吨。可见,新茶饮这片蓝海,云南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如何破局?转型升级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找准问题症结,才能破题开新局。从产销趋势看,茶叶消费总体供大于求,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全国茶叶产量334万吨,内销总量240万吨、同比仅增0.7万吨。业界认为,茶叶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增大,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茶产品,或是转型升级的新赛道。

2024年,农夫山泉在云南采购原料7000余吨,并在普洱、临沧投资1亿元建立5家茶叶初制厂。“茶百道”与凤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滇红茶园”生产基地,为新茶饮市场提供原料,既解决了“卖茶难”问题,又持续增加茶农收入,提高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云南要抓住新茶饮的风口,就要主动对接新茶饮市场,做好市场调研与分析,为茶企拓展市场提供服务,引入新茶饮头部企业和供应链公司,并利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支持新茶饮企业发展。

此外,茶叶养生保健的市场潜力巨大,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养生茶饮企业注册量增长510%,门店数超过6000家,比2023年翻了一倍。就云南来看,去年,省中医医院现制的几款养生茶饮一经推出便备受消费者追捧。近日,在原有的5款养生茶饮基础上,该院再次上新,根据现代人群亚健康的体质特征新增了痛风消饮、夜猫清补茶、菏泽陈皮降脂方等14款中药茶饮及外用药包。

春茶采摘期间,“黑科技”的“加入”令人眼前一亮。今年3月中旬,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昔归村一座海拔1800米的古茶山上,载着50公斤鲜叶的无人机从空中掠过,1分钟便抵达山脚的制茶所,同样一段路,茶农背茶下山得花40分钟。耿马县引入智能化水肥一体化设备,普洱祖祥、双江荣康达引入滴灌系统,提升茶园基础设施水平,实现稳产提质。夏秋茶季,南涧、腾冲等地广泛采用便携式采茶机,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茶园生产效率。

长期困扰茶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化水平低的老大难问题,在当下科技的加持下迎来新转机。但茶园管理基本靠人、山地专用农机具使用不足、机械化率较低的仍是普遍现象。茶产业专家组认为,茶产业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推进茶产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研发适宜管用的机械,推动茶叶生产与加工环节实现机械替代、智能提升,助力产业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同时建议,出台相关激励机制,推动专业人才向基层、向企业流动,以高质量人才推动云茶产业发展。

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全国第一,有机认证茶园面积、有机认证茶产品数量全国第一,茶产业种质资源全国第一……近年来,云南茶叶产业交出的亮眼成绩毋庸置疑,但由“大”到“强”仍需紧盯发展症结持续发力,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实现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网记者 宋金艳

相关文章

  • 破解产业之困 云茶乘风“沏”新局

    每年三四月份,云南各地茶山陆续进入春茶采摘季,一场与时间较量的接力赛就此展开。近年来,作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云南紧盯茶叶产业发展短板,积极推动云茶全产业链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产业链产值达1760亿元。云茶产业虽拥有诸多先天优势,但后劲不足同样明显:基础设施落后、精深加工水平较低、新茶饮市场开拓

    2025-05-23 00:01:00
  • 晨观山海|湛江早熟品种量价齐升,领跑广东荔枝销售

    ● 湛江早熟品种量价齐升,领跑广东荔枝销售● AI赋能下的汕头玩具产业进化论● 全省首部!《潮州市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施行● 村里有了新KPI:脱单!| 地方说特别推荐村里有了新KPI:脱单!| 地方说你,恋爱了吗?听说,催婚这事儿,现在不仅家人上阵,连村委会都下场啦!从去年以来,广东好多

    2025-05-22 08:17:00
  • 一季度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丛笑 通讯员 周玲)20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一季度,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增加值实现5162.53亿元,同比增长6.4%,比全省整体经济增速快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0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23.43亿元、增长7.1

    2025-05-20 18:12:00
  • 亳州产!派迪科技新能源汽车问世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这款新能源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真广泛,它竟然可以设计成消防车、环卫车、移动咖啡车……”5月18日下午,在亳芜现代产业园区举行的2025派迪科技全球生态大会上,前来参会的嘉宾们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发布会现场  在现场设置的集市活动区,布置有派迪科技新能源汽车生

    2025-05-20 07:51:00
  • 香港商报关注吉林:只缘“参”在此山中

    只缘“参”在此山中——香港商报长白之麓“寻参之旅”采访笔记记者 冀文娴目前,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先生正率吉林省代表团在港开展经贸交流暨长白山人参推介会等活动。在吉林省代表团访港前夕,香港商报采访团队开启了一次长白之麓的“寻参之旅”。▲抚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人参新品种选育与种源数字化示范基地。吉林日报 石

    2025-05-19 1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