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方寸之间 乡愁绵延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4:59:00    

清明小长假,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的“太华故事·社区博物馆”忽然“热”了起来。馆内收藏的老式煤油灯、“二八”自行车、粮票和布票等老物件,皆来自周边居民的捐赠,它们作为时代的物证,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太华路因是近代民族企业大华纱厂即国棉十一厂所在地而闻名,是西安重要的工业社区。太华故事·社区博物馆通过人、物、图、史的结合,真实地再现了太华路街道的工业史与和谐温馨的邻里生活。

老物新生 历史鲜活

像“太华故事·社区博物馆”这样的小型地方博物馆在陕西还有很多。陕西省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类似博物馆有66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需求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办了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通过收集、展示与社区历史、文化、生活相关的实物、影像及口述资料,构建社区记忆的文化空间。社区博物馆不同于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其核心在于贴近居民生活、挖掘本土特色,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情感纽带。它们在展示社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增强社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还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成为社区的文化名片。

相较于传统的国家、省、市三级博物馆体系,社区博物馆的“亲近感”是其最大的优势。与大型综合博物馆相比,社区博物馆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展示社区的特色文化,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同时,因为它们多位于社区内部,所以居民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随时参观展览、参与博物馆的活动。

此外,社区博物馆可通过与居民的互动,鼓励居民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中来。居民可以通过捐赠展品、参与志愿者活动、提供口述历史等方式,为博物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增强了居民对博物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博物馆就是社区居民“乡愁”的共同寄托。

因地制宜 各显其长

近年来,社区博物馆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的史家胡同博物馆、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的生境博物馆,以及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街道石油人社区博物馆等多个社区博物馆,最近也频频“出圈”,引发社会关注。

社区博物馆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各地通过党建引领、居民共创、资源整合等模式,探索出一条条可复制的社区博物馆建设之路。

在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街道的石油人社区博物馆筹建之初,社区便以党支部为纽带,利用老旧小区的闲置空地和边角地,发动老党员、老职工口述历史,动员居民捐赠承载集体记忆的物件。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到进厂履历表、初级工证……一个个老物件不仅见证了峥嵘岁月,还在今日成了凝聚社区精神的纽带。

“目前,永川区胜利路街道已经陆续建成了6个社区博物馆,计划今年年底再建成一座。”永川区胜利路街道办事处干部小陈告诉记者,“这些立足于民的社区博物馆让居民找回了当年那股子干劲儿,邻里关系空前团结。”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培仁历史文化街的培仁近代教育记忆馆,曾是培仁女子中学旧址,如今经过专业文物古建修缮,被改造为社区博物馆。该馆集中展示了唐山培仁女子中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因此被誉为冀东教育的“活化石”。一层展厅以场景复原与实物展陈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民国女子教育的办学场景;二层空间则通过创新性转化,打造了亲子教育工坊等现代文化空间。

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较早的社区博物馆之一,该馆由近代作家凌叔华的故居改建而成,由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手打造。

除此之外,深圳市福田区的“紫识东苑”社区博物馆,在提供免费参观的基础上设置了知识咨询等付费服务;上海市虹桥机场新村的社区参与式博物馆则通过邀请社区居民担任志愿者或馆长,鼓励群众参与到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中来。各馆各具特色,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破局有方 前路可期

尽管社区博物馆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地区在进行社区博物馆建设时仍面临着多种现实困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社区博物馆绝大部分都不收门票,但运营中产生的水、电等开销成了社区不小的负担。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社区博物馆的管理体制暂未理顺,不少社区博物馆仅仅是依托社区办公空间设置的一个展陈区域,而非独立的法人机构。正因此,一旦涉及收入或支出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制度上的阻碍。

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样突出。多数社区博物馆依赖志愿者团队维持日常运营,但志愿者流动性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导致策展能力和服务水平难以提升。许多社区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因缺乏专业策展人员指导致使展品陈列逻辑松散,参观者反馈“内容虽接地气,但缺乏深度解读”。

“在暂时得不到政府、企业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社区博物馆通过收取门票补充费用,以维持基本运转,也可以理解。”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教授傅才武告诉记者,“但长远看,社区博物馆应当通过各项渠道来筹集资金,特别是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些办得好的社区博物馆以补助,使其能够正常运转,得到较好发展。”

针对社区博物馆专业人员匮乏问题,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周婧景在采访中表示:“社区博物馆这一类小型地方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探索校地合作、定向培养、在职人员进修等模式,将高校文博教育资源下沉至社区。同时,建立志愿者长效培训机制,通过定期轮训、专家带教提升其专业素养。”

一座社区博物馆,半部社区民生史。社区博物馆的发展,既需破解现实困境,更需激活民智民力。唯有让文化的根系扎进每一寸土地,方能铺就连通历史与当下的“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李韵 本报通讯员 胡晨冉)

相关文章

  • 民乐县嘉园社区:反邪宣传“加码” 为平安建设“赋能”

    近日,嘉园社区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平台,将反邪工作融入到日常网格工作中,点对点、面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辖区居民群众抵御邪教的意识,提高居民群众鉴别邪教的能力,助推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走深走实。“线上+线下”宣传无盲区。以“八五”普法为主线,以法治文化宣传为抓手,线上通过积极引导居民

    2025-04-15 15:45:00
  • 民乐县团结巷社区:破解楼道堆物“顽疾”按下杂物“清除键”

    让生命不再添“堵”,楼道堆积杂物,不仅影响整体环境卫生,更是堵塞了逃生救命的“生命通道”,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居住环境,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安全隐患发生。团结巷社区持续开展“清除楼道杂物,畅通生命通道,共建文明社区”专项整治行动,给居民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2025-04-15 15:35:00
  • 增加养老床位、织密助餐网络、推广助医陪诊……上海今年将完成这些民政目标

    4月14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参加“2025民生访谈”,就市民关心的养老服务、老龄事业、银发产业、困境儿童保护、残疾人福利、婚姻登记等话题,细致介绍上海民政新政策、新举措、新思路,并与市民互动交流,回应公众关切。打造百家智慧养老院据蒋蕊介绍,截至2024年底,上海共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29家

    2025-04-15 07:46:00
  • 走进长春!120个网红打卡地之长春国际汽车公园

    2024年,长春在100个网红打卡地发布基础上又一次解锁20个新晋网红打卡地,长春网红打卡地增至120个。为把网络“流量”变成游客“留量”,让“网红”走向“长红”,打造出更有生命力的旅游文化品牌,小布带您开启线上游览模式,每日点亮一个网红打卡地,漫观细品,走遍长春!长春国际汽车公园(人文景观类)感受

    2025-04-15 07:08:00
  • 灞桥区席王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

    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 通讯员 董彦军)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在学校发展及教育工作中的监督、指导和建言献策的作用,展示教育成果,了解学区村组对幼儿园发展的意见建议。2025年4月11日,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中心幼儿园邀请学区村组“两代表一委员”近20人进校园调研座

    2025-04-14 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