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探花是第几名还有其他称呼吗(古代科举考中后的称呼)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1 09:40:35    


科举大家应该不陌生,它是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初建于隋朝,在唐、宋得到完善。

科举制度在各个朝代不断完善的同时,人们对于能考中的文人们也开始重视起来。最能直接体现人们对科举重视的地方,是人们对于考中的文人的称呼。

状元、榜眼、探花,大家在影视剧中经常听说,它们分别是科举第一、二、三名的称呼。对于第一名的状元,甚至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的说法。

虽说人们永远只会记住考第一的人,不会记住考第二的人,但是古代考科举,可一点都不比现在高考容易。

超高的淘汰率意味着哪怕没有考第一第二,仅仅是考上,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更别提考的名次靠前一些了,绝对会被大多数人敬佩。同样因为科举不易,古人不仅给了前三名特殊的称呼,第四名同样有。

古时人们把所有考中的文人统称为进士,而进士按照名次又分为三甲。一甲就是前三名,二甲、三甲则是包含了后面所有的文人。

正是因为分了三甲,科举的第四名也就成了二甲的第一名。科举发展到清朝,为了表示对二甲第一名的重视,它开始和前三名一样有了自己的称呼,传胪。

“传胪”,是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和“状元”一样,它开始的时候只是科举制度里的一个程序,发展到后来才成了科举名次的指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