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观念有哪些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0:36:15
法律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比较自觉、比较稳定的认识和评价,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法律观念:
逻辑思维:
法律人在思考问题时,会遵循逻辑思维,例如使用“因为”、“所以”等逻辑连接词,以及“假定、处理、制裁”的逻辑结构。
逆向思维:
法律人需要具备逆向思维,即在大众普遍认同的情况下,能够提出反对意见或寻找例外情况,例如在民意压力下仍能坚持法律原则。
程序思维:
法律人在处理问题时,应优先考虑程序正义,而非仅仅关注实体正义。程序正义的实现有时并不一定能带来实体正义,但实体正义的缺失往往源于程序正义的忽视。
救济思维:
法律人应认识到“无救济则无权利”,关注为当事人提供各种救济途径,包括程序上的和实体上的救济。
规则思维:
法律是一种规则体系,法律人应遵循这些规则来解决问题,认为法律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和决策。
伦理主义法律观:
儒家思想认为法律是道德的延伸,强调法律与道德的结合,提倡以礼义的美德要求来实现社会秩序。
功利主义法律观:
法家思想认为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的功利,强调法律的实用性和效果。
自然主义法律观:
道家思想认为法律应顺应自然,强调法律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以自然法则来规范社会行为。
天理人情国法: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法律不仅是社会规范,还包括天理和人情。天理主要指纲常礼教、阴阳变化等,人情指人之常情,国法则是指国家制定的法律。
法律是管理工具:
古代中国法律观念中,法律被视为政府管理社会和臣民的工具,而非专门用来约束皇帝。
重视程序:
尽管古代法律文化中也有忽视程序的做法,但现代法律观念中,程序正义被视为与实体正义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这些法律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有所发展和演变,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理解和评价。现代法律体系在继承传统观念的基础上,不断强调法律规范、程序正义和权利保护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一财社论:整治短视频,用善念驱动善治
短视频的规范发展,需用善念驱动善治。中央网信办近日发布通知,自4月15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这一专项行动主要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入手;主要方法和要求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整治问题和网民权益保护,
2025-04-16 22:00:00 -
听花岛短剧《法官的荣耀》定档,4月11日感受法律背后的温情故事
将法律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的短剧《法官的荣耀》,由听花岛精心制作并正式定档4月11日。将在红果短剧免费首播,并同步登陆抖音听花岛剧场、央视频、澎湃新闻、山东卫视、东方卫视等多平台,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法律与温情的视听盛宴。《法官的荣耀》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山东省广播电视局指导,国内头部短剧制作团队听花
2025-04-10 09:27:00 -
特朗普宣布:将再给予TikTok禁令75天宽限期
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他将签署行政令,再次给予TikTok“不卖就禁用”法律75天宽限期。特朗普表示,其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一项协议以“挽救TikTok”,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达成协议还需要“更多的工作”。2024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国会两院通过的“不卖就禁用”法案,要
2025-04-05 10:32:00 -
做有温度的法律手艺人——女律师们纸笔间的律政人生
3月29日下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特邀《成为忒弥斯:女律师的征程》作者代表叶盈盈、韦海英、刘涵、梁晓静、易学五位资深女性律师,共聚建投书局,开展了一场以“纸笔间的律政人生,女律师的职场成长与生活智慧”为主题的新书分享会。《成为忒弥斯:女律师的征程》,尚 真 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作为分享会主
2025-04-01 21:05:00 -
中小学生常见问题法律指南,家长请惠存
今年3月31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长的期望他们可能面临哪些常见的法律问题法律又会作出怎样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法官们给出的答案统筹:王文源记者:吴文诩设计:赵彤彤专家支持: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宋庄法庭法官 杨宇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宋庄法庭法官 张博鸣谢:北京市通州区
2025-03-31 1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