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天降“大订单”原是骗子新招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4:43:00    

不看款式、不问价格,在金店一掷千金拿下全部现货;买货时不开发票,不走对公账户,在冷链市场成吨购入冻货……这究竟是“土豪”所为,还是另有猫腻?

2024年7月,湖北咸宁城区罗女士的金店里来了一位“豪横”的顾客。该顾客声称,公司急需购买一批现货黄金,款式、价格都不是问题,谈到交易时却不提供公司营业执照、汇款人身份证等重要证件,要求直接将钱款汇入罗女士个人银行账户。

这引起了罗女士的警觉,她随即报了警。警方循线追踪,发现顾客转给罗女士的27万元是另一起电诈案中受害人孙女士的被骗款,遂联合银行拦截,及时挽回损失。

今年2月,同样的犯罪手段出现在武汉某冷链市场。商户汪先生接到一笔采购7.7吨冻货毛肚的订单,买方提出“不开发票、不走对公账户”等不合理要求。困惑的汪先生立即报警求助。警方查明,嫌疑人用来购买毛肚的35万元是万婆婆被骗的养老钱,遂及时拦截了这批货物和货款。

“这类‘假购物’都是电信网络诈骗分子转移赃款的新型手段。去年以来,省内已有多起发案。”《法治日报》记者从湖北省反诈中心了解到,随着反洗钱法规日益严格,警方对电信网络诈骗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传统洗钱手段已难以为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会“另辟蹊径”,利用线下合法商业交易作为掩护,通过购买高价值商品将非法资金“洗白”。

湖北省反诈中心揭露,此类诈骗套路通常表现为,诈骗团伙雇佣“车手”(又名“职业取款人”,是指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专门负责实施取款、转移赃款的中间人)进入实体店大额消费,购物时不注重款式、不在乎品质,只问价格和店内存货,尤其偏爱金条、翡翠等高价值、变现快的商品。

在支付过程中,嫌疑人往往谎称帮朋友购买物品,拒不提供本人身份证、银行卡,要求将钱款打到经营者个人账户上。有时,嫌疑人还会主动要求将大额交易拆分为多笔支付,频繁更换支付账户,需要等待“别人”转款后才进行支付。所谓的“别人”就是其他被诈骗对象。此类案件中,若完成交易,实体店经营者会在无意中帮助诈骗分子洗钱,从而导致自己名下账户被冻结,甚至可能承担涉案资金被划扣,财、物两空的经济损失。

实体店经营者应如何避免自己成为诈骗分子的洗钱“帮凶”?湖北省反诈中心提示,实体店商户在进行大额交易时,如果遇到对方资金来源不明、频繁更换多个账户付款、将大额交易拆分为多笔支付、等待第三方转款等情况,同时对方要求使用个人银行卡交易,务必仔细核实买家真实身份和资金来源,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拨打96110或110报警,并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证据,配合警方调查。(法治日报记者 刘志月 通讯员 廖琬均 李小媛)

来源: 法治日报

相关文章

  • 苍山遇难7岁男童妈妈称将追责到底

    8月13日下午,记者从大理官方处获悉,此前在大理苍山走失的8岁自闭症男童已不幸离世,遗体在苍山上的一处山涧里被发现。据媒体此前报道,当地相关部门已对此次事件中的夏令营机构“明日之光”展开调查。8月16日,记者联系到帮助遇难者母亲的志愿者,据志愿者提供与该母亲郭女士的对话录音了解到,郭女士在知道孩子遇

    2025-08-17 11:56:00
  • 七旬教师收110万迁坟款,被控敲诈勒索判刑10年将重审;涉事矿企:我们没报案,系“分赃不均”别人告的他

    2025年4月,76岁的退休教师付灵芝在岳阳县法院重审一审期间被取保候审。2021年,他在网络投诉矿企“乱砍滥伐、损毁山林”后,获赔110万元迁坟款,于2023年被岳阳县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判刑十年,案件二审以“事实不清”为由发回重审。蹊跷的是:作为“受害方”的矿企并未报案,法人代表还最终因“非法占用农

    2025-08-16 05:12:00
  • 瑞典厄勒布鲁市枪击事件已致1人死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5日,瑞典警方称,该国厄勒布鲁市一清真寺附近发生的枪击事件已造成一名25岁男子死亡,另有一人受伤。当地警方认为该枪击事件与帮派活动有关。当天稍早前,瑞典厄勒布鲁市一清真寺附近发生枪击事件。据目击者透露,现场听到数声枪响。(总台记者 郝晓丽)

    2025-08-16 00:01:00
  • 演员李某,获刑11年

    近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李某提起公诉,李某假意备案拍摄电影,通过虚构强大投资背景、明星阵容,骗取他人投资款两百多万元。法院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20万元。李某长期混迹于各大电影片场,曾在多个热门电影剧作中跑龙套。负债累累的他因久久未接到角色,萌生了寻找投资人充当自己“

    2025-08-14 13:23:00
  • 青海多部门联动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成效显著

    青羚网讯(记者 董洁)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性成为群众出行的重要工具,但产品质量、停放充电、路面行驶等环节安全隐患日益凸显,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8月13日,记者从青海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专班办公室”)获悉,青海省各地区、各成员单位按照全国整治专班和省委省

    2025-08-14 1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