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她手中的茅草和玉米皮会“开花”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1:12:00    

盐山县孟店镇贾金村74岁的杨金霞,通过用一次性筷子和烤串铁签子自制的钩针,将玉米皮和茅草编织成花瓶、水果盘、鸡蛋筐等精美的工艺品。两年多来,杨金霞编织了200多件工艺品。由于亲友们喜欢,她已送出去100多件。

茅草在手间“跳舞”

玉米皮会“开花”

春季的农家小院里,一片暖暖的阳光从墙头倾泻而下,又透过门窗跑进屋里,照在那些用玉米皮和茅草编织而成的鸡蛋筐、花瓶、水果盘、粮食篓、馍筐上。

在高亢的河北梆子唱腔中,74岁的杨金霞坐在午后的光影里,手指翻飞如蝶。提前用水泡好的茅草在钩针下缠绕,浸软又拧干后的玉米皮在她掌心跳跃。随着杨金霞手中的钩针不停地穿、勾、绕、压……一个玲珑的提篮底渐渐舒展成莲叶状。

靠着“点草成金”的本领,杨金霞将原本普通的农家小屋变成了民间的“魔法工坊”。

细腰花瓶、带有绿叶红花图案的收纳篓……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杨金霞的目光掠过她亲手编织的那些作品,仿佛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我娘家在盐山县望树镇于庵村。我没结婚前,就在村子的厂子里用麦秸编织纸篓。结婚后,我就把材料带到婆家继续编,有了孩子才把编织给放下。”

后来,家里装修房时,翻出来的编织材料唤醒了杨金霞心中的记忆。她随手编了小筐、小鸭逗孩子玩儿,没想到孩子们都喜欢得不得了。她又用编织材料编了很多篮子送给邻居,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孩子的喜欢,邻居的称赞,让这位古稀老人产生了重拾青春的渴望。她编织的材料,也从打包带变成了玉米皮和茅草。

火龙果染春色

铁签子勾流年

编织用的玉米皮需要经过挑选,那些发黑的、太老的、太薄的、太短的都不能用。为了找到合适的玉米皮,杨金霞和老伴儿钻进玉米地里仔细挑选那些坚韧的干净玉米皮。收集好的玉米皮需要劈成手指宽的条状,晒干后存放起来,避免它们发霉、变黑。仅去年秋天,杨金霞和老伴儿就收集了整整12编织袋玉米皮。编织需要的茅草,也是杨金霞和老伴儿从地里割来的。

为了让编织的作品在色彩的映衬下更加生动,杨金霞会用火龙果、食用碱等给玉米皮染色,在编织过程中让不同颜色的玉米皮变成含苞欲放的花朵,映衬在或绿或蓝的枝叶之间,给编织作品增添了几分灵气。杨金霞拿着钩针上下翻飞,每一根玉米皮和茅草在她手中都仿佛有了生命。她把茅草用玉米皮裹住后弯成三角形,再用画笔画出眼睛,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猫收纳篮就出现在人们眼前。

看到杨金霞编织的精美作品,大家都认为她用了神奇的工具。其实,她编织过程中用的都是一个自制的简陋钩针。她找来一个烤串用的铁签子,弯成钩状,再绑在一根一次性筷子上,用来编织的钩针就做好了。

巧手织梦

点缀生活

杨金霞老人的编织作品不仅美化了自己的生活,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惊喜。这两年来,她一共编织了200多件草编作品,将其中的100多件免费送给了邻居和亲友。儿女们还通过短视频平台等,帮杨金霞卖了100余件,让她有了近万元的收益。既能馈赠亲友,又能有收益,杨金霞老人很是高兴,编织起来也更有劲了。

杨金霞不断摸索,尝试编织各种造型的篮子、花瓶、收纳筐等,编织出来的作品日渐丰富和精致。“编织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爱好和追求。干自己喜欢的事,总觉得不累。”杨金霞说着,手里的彩色玉米皮在钩针的带领下不断缠绕、延伸,素色篓筐上忽地开出一枝月季。

每件作品,都至少要花去杨金霞一天多的时间。每完成一件作品,她至少要钩上数百甚至上千针。杨金霞沉浸在她编织的世界里,满足且充满动力。杨金霞的大女儿王丽说,家人都很支持妈妈,希望她能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喜欢这门来自乡村的老手艺。

夕阳把老人编织的身影投在墙上,仿佛皮影戏里永不老去的手艺人。那些曾被遗弃的庄稼“边角料”,正在这位74岁的老人手里,一针一针编织成永恒的诗意。

(记者 崔春梅 通讯员 王洪胜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

  • 独家专访《大状王》制作班底:华语音乐剧标杆是怎样炼成的

    没有在2023年底“打飞的”赴港看《大状王》的音乐剧迷,终于在这个月拖着行李箱来上海一睹真容。“断层的好”“华语音乐剧标杆”“六边形战士”……2023年的好口碑延续到了今年。好多音乐剧迷甚至看完散场后,立即在剧场外的售票柜机下单追买了下一场演出。一部全粤语、地方风味浓郁的作品何以成为音乐剧剧迷眼中的

    2025-06-26 16:05:00
  • 打开长三角民俗画卷,“江南之春”重回首届举办地

    极具现代感的陆家嘴摩天大楼,幻化成巨型的“上海方舟”,以版画的形式呈现给大众;渔女坐在四处缠绕的渔网和渔线之中劳作,一只只鱼朝向渔网张着小嘴,深沉的色彩和奇幻夸张的构图展现了渔民画的特色……6月25日,第23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在宝山区文化馆开幕,长三角的民间民俗风情与时代印记在人们眼前渐次展开

    2025-06-25 13:34:00
  • 泾川:巨菌草变身“致富草”

    盛夏时节,走进泾川县太平镇荒场村千亩巨菌草种植示范基地,过膝的菌草郁郁葱葱,随风摇曳,竞相生长,一眼望去,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尽收眼底。“经过去年试种,黑河川区土壤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巨菌草6月中旬完成分蘖,6月底拔节生长,现在正是锄草、施肥,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的关键时期。”甘肃省驻太平镇帮扶工作队

    2025-06-25 09:17:00
  • 国家级专家深入田间问诊把脉 助力贵州玉米单产跃升新台阶

    为深入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部署,破解玉米单产提升瓶颈,6月14—15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局长李新海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室岗位专家、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刘永红研究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党委书记高世斌一行

    2025-06-18 13:07:00
  • 华亭:20.3亿文旅项目激活乡村

    近年来,华亭市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文化赋能为关键抓手,全力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华亭市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打造乡村旅游的新亮点,通过精心制定文旅康养产业链实施方案与文旅融合发展工作要点,积极谋划文旅康养项目35个,涵盖总投资额达20.

    2025-05-26 1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