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掀起风暴,迎来爆发元年?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5 00:05:00
3月6日,国产AI智能体迎来重磅成员。中国AI团队Monica发布AI智能体Manus,据团队介绍,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的成绩,显示其性能超越科技巨头OpenAI的同层次大模型。
这款号称是“全球首款通用型AI智能体”的产品出现,一夜之间引爆了话题。二级市场的热情随之点燃,AI应用端持续扩大涨幅,智能体方向领涨。随着云端大模型技术的日渐成熟,Agent也成为商业化落地的最佳载体之一,AI智能体与此前的AI产品有何不同,又会给大众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Manus引发全球AI行业热议
2025年3月6日凌晨,Monica.im研发的全球首款Agent 产品Manus震撼登场,瞬间点燃AI 圈。
近年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I智能体领域。例如,谷歌在2024年12月发布了其最新版大模型Gemini 2.0系列,并介绍了多个智能体应用,如Project Astra。微软也在2024年10月和11月分别发布了多个面向销售、运营等场景的AI智能体,并推出Copilot Studio平台支持用户构建自主智能体。
在国内,字节、百度、腾讯、阿里等科技大厂也在发力AI智能体的研发和应用。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Manus亮点在于将大模型逻辑推理转化为生产力,可自主调用工具完成任务全流程,在GAIA基准测试表现出色,能任务中断恢复与记忆用户偏好。
“AI智能体是可自主感知、决策、行动的智能实体。”他指出,与此前AI产品不同在于,传统AI多为提供信息或建议,AI智能体可独立完成任务并交付成果。它会给生活带来诸多改变,如工作中可自动处理复杂事务,学习上能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生活里能管理家庭事务、安排娱乐活动等,全方位提高生活效率与质量,让生活更便捷智能。
在郭涛看来,Manus有一定创新性,从技术角度看,实现多Agent协同和多模型整合调用本身就是创新,优化了任务处理流程。其技术价值在于降低工具链使用门槛,让非技术用户也能轻松利用AI进行复杂任务编排。通过多智能体架构与云端异步处理,将大模型能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拓展了AI应用场景,为AI商业化提供新路径,推动AI从“对话交互”迈向“人机协作”。
在哪些方面应用?
在过去的十年中,人工智能领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飞跃,促进了各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在此背景下,通用型AI智能体Agent的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智能体是指能够在特定环境中自主感知、决策和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或完成任务的实体,可以是软件程序、机器人,甚至是人类与机器的结合体。
事实上,AI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7年前的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展示了一场人工智能机器人“小葛”与院士“老葛”的对话,首次向心血管学界公开了人机协作诊疗畅想。
在儿童专科领域,2020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合复旦大学相关学院,推出“小布”医生。“小布”学习了900万份门诊病历,10万份住院病历,7000多个病种。
那么,在智能体的加持下,人工智能能够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吗?互联网产业分析师蒙遗善认为,AI智能体在智能客服、辅助诊断、智能助教、金融等领域发挥出价值。例如,在智能客服领域,AI智能体可以7x24小时在线解答客户咨询,处理订单查询、退换货等问题,显著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在智能助教方面,AI助教可以为教师“分身”,完成出卷、改卷等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答疑。
从当前来看,AI智能体也受到了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例如,3月10日,《武汉市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据了解,今年武汉将重点推动大模型向智能体演进,在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中给予支持。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区中设立智能体空间,支持智能体加快研发和落地应用。全年开展10场以上供需对接活动,推动人工智能企业联合行业企业,开发工业、医疗、教育、法律、文创等垂直领域智能体,形成武汉智能体产品矩阵。打造一批轻量化智能体产品,在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推广应用,形成规模化智能体应用。
2025年将成爆发元年?
随着智能体的火爆,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智能体爆发之年。有观点认为,2025年将成为“AI智能体商业化元年”。
Gartner近期将Agentic AI 列为2025年十大技术趋势之一,并预测2028年至少有15%的日常工作决策将由Agentic AI自主完成,这一数字在2024年为0。
今年2月底,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TMT行业首席分析师武超则在投资策略会上表示,在AI应用端,2025年最看好的方向是智能体。
3月9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人民网发文称,“推理大模型涌现出让人惊叹的深度思考能力,它将推动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AI智能体’的落地,2025年可能会成为AI智能体爆发的元年。”
Manus的出现,是否会加速AI智能体能的发展?目前AI智能体发展存在哪些痛点?
郭涛认为,Manus发布能加速AI智能体商业化发展,引发全球关注,让更多人看到AI智能体潜力和应用价值。“后续大厂可能跟进,因AI战略意义重大,大厂有资源和技术优势。”
在他看来,目前AI智能体发展痛点仍存痛点,体现在技术、数据、人才、市场等方面。例如,自主决策和复杂任务处理能力有限,难以应对极端复杂场景;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隐私和安全保护面临挑战;既懂AI又懂行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用户认知和接受度有待提高,产品标准和规范不统一,不同产品间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认为,AI智能体的发展前景无疑是乐观的,其核心驱动力在于技术成熟与市场需求共振。从技术角度看,大模型、感知技术和决策算法的进步已为智能体提供了坚实基础;从需求角度看,企业在寻求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智能体作为AI商业化的最佳载体,有望在工业自动化、个性化服务、智能客服等领域实现突破。”
他指出,2025年是否能被定义为“AI智能体元年”取决于实际落地规模而非单纯的技术进步。从积极面看,如Manus等智能体的技术突破,以及二级市场对AI应用端的热烈反应,预示着2025年可能迎来商业化应用的集中爆发。全球AI推理成本的持续下降和企业对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也将推动这一进程。
在他看来,2025年更可能是AI智能体“从实验室走向早期商用”的关键转折年,而非全面爆发的“元年”。真正的爆发或需等到2027—2028年,当经济逐步企稳、技术成本进一步降低,才能实现大规模普及。不过,对于中国AI产业而言,2025年无疑是展示技术实力、抢占全球竞争窗口的重要一年。
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时报等
相关文章
-
前沿观察:自超滑技术的艰难突围
从清华到深圳的迁徙,是一次从“象牙塔”走向“产业战场”的战略转型。深圳以其政策创新、产业链优势和市场活力,为“自超滑”技术提供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文 | 汪斌宏观世界中,摩擦现象极其普遍——从日常生活中指尖的搓动,到工业生产中齿轮的咬合,且摩擦“必然”伴随磨损。直到今日全球还有逾
2025-08-21 18:19:00 -
光启技术半年报出炉:超材料批产收入增近50%成主引擎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荣8月18日晚间,光启技术(002625)披露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9.43亿元,同比增长10.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6亿元,同比增长6.75%,连续七年实现同期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光启技术的大量研制订单转
2025-08-19 09:44:00 -
【2025数博会】AI看数博会黑科技④
5G+智慧医疗系统出现于2023年数博会5G+智慧医疗系统是利用5G技术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医疗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这一系统能够在多个医疗场景中发挥作用,包括但不限于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移动查房、应急救援及院内监护等。5G技术使得医疗影
2025-08-18 11:21:00 -
603161,筹划重大事项,周一起停牌
8月15日晚间,科华控股(603161)发布关于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的停牌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陈洪民及其一致行动人正在筹划公司股份转让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公司股票将于8月18日(星期一)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截至8月15日收盘,科
2025-08-18 02:01:00 -
本周最熊股,300069,利空突袭!液冷大牛股亮了
近一周机构调研个股数量有100多只,南微医学调研机构数最多。南微医学有184家机构调研,其中包括48家基金公司、30家证券公司、9家私募、11家保险公司等。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65亿元,同比增长17.36%;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17.04%。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坚持创新驱动
2025-08-17 0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