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特”口味粽增长快,地方特色粽子铺上新!天猫618端午消费迎来成交高峰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5:0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祝瑶
端午节的脚步临近,哪款口味的粽子会是你的心头好?除了“甜咸”口味,不少消费者迷上了“新奇特”口味的“小众粽”。
除了像五芳斋、真真老老、诸老大这些老字号粽子店,今年各地特色粽子店纷纷在淘宝开店。伴随特种兵旅游、网红地方美食的火爆,也带动了这些“粽子小店”的线上生意。

淘宝天猫店截图
1980烧肉粽是一家开在厦门中山路的网红店,通常每天上午10点就开始排队了,线上主推的两款蛋黄鲜肉粽和鲍鱼肉粽也是线下门店卖得最好的。“端午节前一个月是线上销量爆发期,我们的粽子价格相对来说不算便宜,主要就把重心放在淘宝店,这三年的销量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1980烧肉粽淘宝店铺负责人表示,线上线下的客群是有差别的,购买偏好、消费习惯均有所不同。从明年开始,品牌打算测试一些新款,与线下门店进行区分,争取把线上的生意做得更大。
万寿斋来自上海,是当地一家吃特色小吃的老字号,也被吃货们称为上海宝藏小店。小笼包是万寿斋门店的特色款,但淘宝店铺主营的却是特色竹筒粽。万寿斋淘宝店铺负责人表示,之前也想过,把线下卖得好的商品直接复制到线上,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线上线下的需求完全不同,线下卖爆的汤包,做成预包装食品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从2020年开始,万寿斋淘宝店开发了竹筒粽。“规格、包装、价格等多方面,更贴合线上销售需求,竹筒粽每年的增速都在3倍以上。”
在爱尝鲜的消费者眼中,一个粽子的需求也偏向多元化。“消费选择的路径,也更偏向在社交平台‘种草’。例如,广东肇兴的鼎湖山裹蒸粽、辽宁盘锦清水粽子、广西巴马火麻粽等非常当地的街坊粽子,现在都能在淘宝上买到。”淘宝天猫食品生鲜行业粽子品类负责人介绍,今年天猫618期间,还有专门的流量扶持这些店铺生意增长。

除了主推地域特色,粽子、月饼、青团等传统美食“卷”口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像前些年还算新口味的榴莲冰粽,俨然成为今年夏季主流款粽子。数据显示,天猫超市在售的粽子口味约有上百种,和传统口味粽子相比,“新奇特”口味粽子的增长更快。
在所有的“新奇特”口味中,“咸甜之争”也有了结果,在最受消费者欢迎的5款粽子中,只有一款甜粽。高汤瑶柱五花肉粽、火腿鸡枞菌上汤粽、藤椒牛肉粽、干贝XO酱腊肠粽、芋泥咖啡粽等五款“新奇特”口味粽子最受消费者喜爱。
从地域上看,杭州、武汉、上海、北京、宁波的消费者最爱下单新奇特口味,而00后们更偏爱传统老字号,反而是80后、70后有娃家庭更喜欢购买这些“新奇特”口味的粽子,下单占比超过了40%。
当端午节遇上天猫618,淘宝上粽子销量大幅增长。数据显示,天猫618开卖至今,对比去年同期,粽子成交金额增长近70%。同时,粽子热卖也带动整个食品生鲜时令商品成交爆发,同比去年618同期增长46%,包括荔枝、枇杷、冰激凌等。
(图据受访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33年经典,康师傅背后的“创新哲学”
近期,消费市场掀起怀旧浪潮,集体开启“考古模式”——老铺黄金IPO火爆,拉夫劳伦成“新贵”,LV复刻经典,Loewe、Lululemon庆祝单品“十周年”,连麦当劳“大薯日”都献上一波回忆杀。大品牌不谋而合的行动背后,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经典,往往是最持久的潮流。在时间的沉淀里,蕴藏着容易被低估的
2025-08-25 16:47:00 -
从父辈滋补酒到年轻人的烧烤摊标配,小劲酒百亿破圈凭什么?
来源|中访网责编|李晓燕当年轻女孩在烧烤摊用冰杯兑入鲜橙多与小劲酒,当"中国人自己的威士忌""不是茅台喝不起,而是劲酒更有性价比"等梗在社交平台刷屏,这个曾被贴上"中老年滋补酒"标签的品牌,正以意想不到的姿态闯入年轻消费市场。今年上半年,小劲酒传出销售额同比增长50%、全年有望冲刺百亿的消息,在白酒
2025-08-18 14:31:00 -
【春城时评】不能陷入低质量内卷怪圈
上周末,外卖平台再起“战火”。“满18减18”“0元喝奶茶”等福利放不停,外卖平台的补贴竞赛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薅完羊毛后晒出订单,分享“隐藏优惠券叠加”等省钱小妙招;有骑手“配送费翻了倍、单量又多”,日收入超千元,舍不得休息;商家遭遇爆单,直言忙不过来……外卖平台狂撒补贴,最直接
2025-07-14 09:41:00 -
大连女子免费体验艾灸,结果却住院19天,被诊断为...
一次看似优惠的免费艾灸体验,竟让乔女士付出惨痛代价。在旅顺口区云艾养生堂体验艾灸时,她的右脚踝被烫伤,医生诊断为深二度烫伤并感染,住院治疗19天,至今仍没有彻底康复。女子免费体验艾灸被烫伤乔女士是一名专职陪护人员,她的女儿在旅顺口区云艾养生堂学徒。店里有免费体验活动,乔女士女儿便通知了她。6月10日
2025-07-10 09:30:00 -
部分青年消费者大额借贷现象增多,中消协提示风险
有报告显示,在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仅13.4%的年轻人零负债文|《财经》研究员 程维妙 编辑|张颖馨当前,无处不在的贷款推广入口,以及快速审批放款、弹性分期还款等机制设计,让借钱变得触手可及,但也助长了部分青年群体的超前消费冲动
2025-07-06 05: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