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智能驾驶落地推广宜以安全为先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9 07:35:00    

来源:证券日报

在资本的热捧与技术的快速迭代中,智能驾驶从科幻概念逐步落地为现实功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然而,当技术光环遭遇复杂路况、营销话术碰撞法律空白,智能驾驶行业暴露出的不仅是技术欠缺,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责任的博弈。

营销伦理方面,部分车企利用消费者对技术术语的认知模糊,以“L2+”“L2.99”等营销话术包装功能,将辅助驾驶与L3级自动驾驶混为一谈,使得用户过度信赖系统能力,导致安全隐患。技术成熟度方面,即便是技术领先的车型,在城市道路中,对施工围栏的误判、对异形车辆的识别延迟等问题频发,凸显出算法在复杂环境中的局限性。责任界定方面,现行法律框架下,驾驶员仍是“最后责任人”,但若系统误判导致事故,车企是否应承担技术缺陷责任?保险条款又如何界定人机责任比例?这些问题尚无明确答案。

笔者认为,要打破僵局,智能驾驶行业需跨越三重门槛。

一是提高数据质量。推动动态场景数据集建设,引入真实路况的连续帧标注,而非依赖静态图像。比如,制定动态数据采集标准,明确传感器数据频率、环境参数采集维度,并规范多源数据(摄像头、激光雷达、GPS)的时空对齐规则;建立多源数据融合机制,整合车企、第三方机构及公共道路数据,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引入AI分析模型,自动识别行人轨迹、车辆变道等动态事件,标注准确率需达95%以上,并建立人工抽检复核机制。

二是重塑宣传伦理。监管部门应强制要求广告明示技术边界,对虚假宣传企业处以罚款,并限制其参与智能驾驶示范项目,同时通过信用公示系统强化社会监督。车企应借鉴金融产品“风险提示”模式,构建“风险提示+技术说明书”双轨披露制度,避免误导性营销,如在广告中明确标注系统适用场景、硬件限制及软件版本。

三是完善责任框架。探索技术过错推定原则,同时建立第三方数据存证平台,确保事故可追溯。包括建立事故数据存证平台,要求车企实时上传车辆日志、传感器数据及系统决策记录,确保事故重现分析的客观性;完善责任追溯链条,对事故车辆实施从硬件到软件、再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溯源。

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绝非替代人类,而是构建人机协同的安全出行方式。在真正的L5级自动驾驶到来前,人仍是驾驶的核心。在此之前,与其追逐概念,不如踏实深耕。唯有以安全为基石,避免急功近利,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平权。

相关文章

  • 秒变“类平原”空间!中建五局高原智慧医养舱成功下线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焕明 通讯员 谢花)高原和平原的差别主要是低氧、低压、低温的“三低”环境,人们从平原进入高原时,可能会因缺氧等因素而产生高原反应。近日,由中建五局三公司集结多方专业力量攻坚研发的中建奇配高原智慧医养舱(一代)成功下线。据悉,这是专为破解高海拔地区“三低”环

    2025-07-12 19:03:00
  • 文旅部提醒:警惕以“旅游搭子”“定制师”“向导”等名义招徕游客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暑期旅游旺季来临,群众出游热情高涨,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在会上提醒广大游客警惕“套路”,一些缺乏经营资质的个人或团队,以“旅游搭子”“定制师”“向导”“俱乐部”等名义招徕游客,在没有旅行社资质情况下经营团队游。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

    2025-07-09 18:44:00
  • 兰州公安交警 | 如何“变道并线”才安全?掌握这些技巧!

    驾车出行时变道并线是常见的驾驶操作但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暗藏着不小的安全风险……每一次并线都是对驾驶人观察力、判断力和操作能力的考验掌握科学规范的并线方法让驾驶更安全,出行更有序1 全方位观察,消除盲区变道前,绝不能仅凭后视镜判断车况!先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动态,再侧头查看外后视镜两侧盲区——

    2025-07-08 08:47:00
  • “意念”操控轮椅、AI眼镜个性化导盲……广东科技力量闪耀残特奥会

    【来源:金羊网】7月6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赛迎来公路赛阶段。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赛事深度融合科技元素,广东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辅具、无障碍设施及赛事保障技术成为亮点,为残疾人运动员逐梦赛场注入“硬核”支撑,生动诠释了“科技助残”的广东实践。轮椅可智能爬楼梯“以往

    2025-07-08 00:28:00
  • 我国首次自动驾驶钻进工业性示范在大庆成功应用

    本报讯(王立鹏 李梦瑶 记者刘楠 李民峰)1日,由大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在大庆钻探钻井二公司钢铁1205钻井队承钻的古龙GY2-Q9-H84井成功实现我国首次自动驾驶钻进工业性示范应用,标志着我国石油钻探智能化技术迈出历史性一步

    2025-07-04 1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