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实施“意定监护”制度(新知)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1 09:21:00
【现象】不久前,重庆首例由政府监督实施的“意定监护”服务协议落地。重庆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80多岁的孤寡老人廖先生,在公证员的见证、监督下签署了一份三方协议,约定由当地一家社会组织作为监护人为老人提供“意定监护”服务,街道则负责监督协议履行,双方共同为老人未来的养老问题托底。
【点评】
什么是“意定监护”?简单来说,就是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时候,选择一个最信任的人或者组织作为自己失能后的监护人。
在2015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我国就首次提出了“意定监护”制度。民法典明确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可见,“意定监护”是解决成年人监护缺失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成年人尤其是老年群体而言,这一监护方式可以让他们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有所养、有所依。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在积极展开探索,有的成立了专门从事“意定监护”服务的社会组织,有的发布了相关服务指引。但整体而言,这一监护制度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面临许多挑战。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一模式的接受度还不高,找不到合适监护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是该模式发展仍不充分,相关准入、监管标准缺乏细则,机构的稳定性、服务的接续性都难以让人完全放心。另一方面也有认知层面的不足,许多老年人对“意定监护”知之甚少,一些有子女的老年人还担心会因此影响家庭关系。
长远来看,实施“意定监护”制度,可以在尊重老年人意愿的前提下,更好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符合老龄化社会的特点,需要不断完善,值得积极探索。
更好实施“意定监护”制度,要加快探索具体化、程序化、可操作的配套制度,如备案登记、财产管理等,进一步提升其规范化水平。在上海,社会监护服务中心的工作实行人财分离,按照实际费用再报销;有的地方支持老人将财产由公证处提存保管,保障财产安全。这些配套制度越具体、越完善,“意定监护”就越能避免陷入信任的博弈,彰显制度的温暖、人性的光辉。
鼓励发展的同时,还应强化监督机制的建设。要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备案登记和信息查询体系,方便监护人、被监护人、相关机构开展工作对接,也便于进行社会监督。同时,要加快建立健全政府监管、伦理审查、行业自律、第三方监督服务等制度体系,为被监护人的权益提供更有力保障。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面临“少子化、空巢化”问题,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护体系,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尊重老年人意愿,针对老年人需求,合理配置养老资源,并加快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推动“意定监护”服务等发展壮大,定能让更多老年人得到符合自身期待的照顾,过上更加安心、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
真抓实干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丨深化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综合枢纽 解码沪渝发展新动力
上海、重庆两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眼下,位于浦东的上海东方枢纽核心工程——上海东站正抓紧建设,建成投用后将与浦东国际机场形成“空铁联运”交通格局,为长三角连接全球提供重要支撑。与此同时,上海
2025-04-08 09:47:00 -
老年人陷入手机网瘾,“我给爸妈的手机开了青少年模式”
“奶奶天天刷手机到凌晨,一验光发现近视2300度,机器都打不出验光结果,怎么劝他们都不听。”日前,山东菏泽一70岁老人因玩手机导致近视2300度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家中的网瘾老人同样引起了他们的担忧。如今,有不少年轻人调侃“爸妈玩手机比我还狠”,甚至通过设置“青少年模式”帮父母戒除网瘾
2025-04-07 19:00:00 -
新时代文明实践|福山回里:政企同心助残就业 惠企利民共创和谐
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7日(YMG 全媒体记者 邹春霞 通讯员 孙冰 摄影报道)为全面落实烟台市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搭建企业与残疾人群体之间的“暖心桥”,近日,回里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动靠前服务,以“政务服务助企行”为抓手,组织召开“履行社会责任 共建和谐企业”残保金政策解读会,辖区30余家企业负责人参与
2025-04-07 18:35:00 -
消费新观察|踏青赏花季 快来“邂逅”一场中式浪漫
央广网石家庄4月7日消息 (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李瑶) 风起正清明,赏花好时节。 清明假期,全国各地赏花热潮持续升温,与“赏花热”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场国风消费热潮。记者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古城,沉浸式感受这一传统节日下的“中式浪漫”。记者看到,在正定的各汉服体验馆,不少游客正在精心挑选适合赏花拍照
2025-04-07 15:54:00 -
跨界转型!从行车女工到养老护理员
时代进步,各行各业也在发生变化,跨界转型能做些什么?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有16位从钢铁行业走出的产业女工。曾经她们作为钢铁行车工,每天开动机器,吊运几百公斤重的物料,而今,她们转型做起了养老护理员,完成一次完美蜕变转型。见到何洪菊时,她正带着老人做晨间活动,言语耐心温柔。六位认知障碍老人的生活起居和
2025-04-07 1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