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银针济世传仁心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9:16:00
晨雾未散的云南省文山市街头,一名身着壮族服饰的汉子拄着木棍,一瘸一拐挪进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大门。诊室里,67岁的院长郑玉华正用酒精灯燎着银针,见到老熟人露出自然的微笑:“去年栽三七摔伤了腰,今年是又去爬树采蜂蜜了?”

郑玉华在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为病人治疗。(彭奕凯摄)
这番家常对话,开启了郑玉华行医问诊的寻常一日,候诊椅上已坐着穿靛蓝服饰的苗族阿婆、包着头巾的瑶族妇女和晨练扭伤的老人……
20岁那年,郑玉华在自家楼房挂起“诊所”木牌,创办文山州首家民营诊所。凭着家传“郑氏黄帝九针医术”见效快、费用低的优势,这间小诊所用40余年光阴,成长为全州首家民营中医专科医院。诊室内斑驳的接诊登记簿显示,40多年来,郑玉华与同事们合计接诊病人已逾60万人次。
医院传习馆内,九枚银针静静陈列,最细者如发悬丝。这些见证七代传承的针具,曾险些湮灭于“传男不传女”的祖训。郑玉华永远记得13岁那夜,父亲将木制针匣放入她掌心:“祖宗规矩该改改了,医道比祖训更重要。”火塘跃动的光影里,少女接过的不只是银针,更是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
夜里,郑玉华总能回忆起儿时跟随父亲四处行医的场景。彼时的文山州因为地处边疆,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各族群众背着背篓走几十里山路求医的场景,深深印在这位年轻医者的记忆里。
医院褪色的义诊地图上,百余个村寨名如繁星散落。郑玉华带领医疗队踏遍山乡——车辆难行的山道,就换乘马匹;语言不通的村寨,便比划着诊治。诊室抽屉里泛黄的医药费减免单,叠成了特殊的功勋簿:累计为4000余名贫困患者减免医疗费用。

郑玉华在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传习馆编写教案。(彭奕凯摄)
当“郑氏黄帝九针医术”入选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位代表性传承人深夜伏案的身影愈发常见。“医术应是全人类的财富”,秉持此念,她如当年的父亲一样再次打破祖训,摒弃“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将秘技倾囊相授。夜深人静的时候,值班护士经常发现郑玉华还在医院传习馆内编写教案。

郑玉华在为年轻医师传授医术。(彭奕凯摄)
师承班上,她总要逐个纠正年轻医师的持针手势。“培养一个成熟的中医师,比种棵三七还难。”看着教室里年轻的面孔,这位67岁的医者既欣慰又急切,“中医是活着的文明,虽然传承的难度不小,但总归是找到了年轻的血液。”(记者彭奕凯)
相关文章
-
奉贤首个三甲综合医院 新华医院奉贤院区启用
6月28日,新华医院奉贤院区正式启用,奉贤区首次迎来三甲综合性医院。开门运营首日,不少奉贤百姓前来咨询、挂号。看看新闻记者: 周文韵编辑: 杜钰愉责编: 虞之青
2025-06-28 18:12:00 -
第9届南博会 | 这些“云南旅居理想村”亮相南博会,深度解码发展秘籍
本届南博会上,首次亮相的“旅居云南”馆深度挖掘“烟火乡村”“宝藏小城”旅居内涵,让许多云南“烟火乡村”在这里“亮相”:搭建旅居者、乡村、企业三方共赢架构的曼海村,依托一株石斛,将非遗、旅游与沉浸式体验巧妙融合的六郎城村……他们是旅居村,也是呈现“旅居云南理想村”的功能和场景,展示云南推进旅居发展的业
2025-06-23 12:02:00 -
海峡整合肿瘤学大会在厦门举行 推动两岸肿瘤防治交流合作
中新网厦门6月20日电 (林永传 陈志坚)6月20日,为期三天的2025中国抗癌协会(CACA)海峡整合肿瘤学大会在厦门开幕,海峡两岸1000多名肿瘤领域专业人士共同探讨肿瘤防治新路径、新方法。图为“中国抗癌协会学科赋能专项”启动仪式。主办方 供图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在开幕式上说,现代医学正
2025-06-20 21:51:00 -
舟载一脉长,穗东夏园社区举办龙舟招景活动
近日,锣鼓声震彻夏园河畔,黄埔区夏园社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大龙舟招景活动,随着“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的壮阔场景展开,近20支兄弟村龙舟队齐聚此次招景活动。彩旗沿河招展,桡手喊着整齐号子破浪前行,飞溅的水花与震天的鼓点交织,生动展现了岭南水乡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在夏园社区,龙舟的竞渡远非简
2025-06-08 19:07:00 -
减脂餐怎么搭才能科学减重?看看医生怎么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李文芳 张冰清 周泽楷体重异常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管住嘴,迈开腿”成了不少人的减肥秘籍。在这种背景下,各类五花八门的减脂餐成了不少人的选择,到底怎么吃才科学,减脂餐也能吃的快乐吗?让我们看看医生怎么吃。5月27日,记者走
2025-05-29 1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