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何赋能“百千万工程”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08:00
周映萍
近年来,广东的村BA、村K、村乒、马拉松、乡村音乐会、乡村嘉年华等各类文体活动火爆出圈,不仅带活了沉寂的乡村,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而且活动流量正逐步转化为经济增量。为更好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实施,深刻剖析“文化+”的赋能路径、存在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化+”成效初显
一是激活乡村活力,聚集乡村人气。文体赛事活动串联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体生活,而且促进了乡村自觉去挖掘闲置沉睡的资源,让老圩镇、老酒馆、古村古宅与现代街市、民宿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曲艺融合,让健康简约焕发出新的生机。“不端酒杯端茶杯,不摸麻将摸球拍”等文明新风正逐步形成。
二是发挥管理者引导作用,促进资源下沉。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文广旅体相关职能部门、“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广东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相关镇村以及体育协会等有关单位积极推动,调动资源,导入名人名家,为文体赛事的开展做了大量基础性、引导性和保障性工作,推动着文体活动平稳开展。
三是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关注度。通过串联文体赛事活动与自然景观,盘活带动了土特产、文创产品、民宿夜市、旅游景区等文体旅游产品消费,创造了就业机会,拉动了消费,增加了村民收入。“强镇公司”“强村公司”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并将对镇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大问题待解
今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为进一步释放“文化+”魅力与活力,需要重点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认知升级问题。村民才是内生动力的主体,受制于文化教育、价值认同、经常性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熟悉的陌生人”和“选择性漠视”等认知困境,进而影响文体活动的多样化开展。此外,有的地方将文体活动开展等同于乡风文明,未形成强有力的促进整合机制。这些都是当前存在的认知问题,“形”初现“神”不足,亟须整体提升。
二是实践创新问题。在活动初期,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后续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如何与时代发展脉搏融合需要进一步探索。此外,如何在“请进来”的同时“走出去”,城市资源如何导入乡村社会并进行转化,亟待有效解答。
三是效益与增收问题。当前“文化+”激活了乡村流量经济,推动土特产市场化,但下一步,如何催生更大经济效益,怎样打造差异化增效增收路径,如何在社会资本投入中确保收益平衡甚至增收……系列问题亟须科学谋划与合理设计。
赋能策略与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对“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作出部署,强调要提升乡村精神风貌、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等。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无疑有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
一是建立完善系统的“文化+”赋能发展体系,一体化推进。在认知体系方面,既解决乡村发展过程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也要将其与乡风文明建设融合,实现文体价值认知升级、经济社会效益增加、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共赢。在创新实践体系方面,既要倡导多要素和大场景融合打造,也要因地制宜设计小而精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小场景,在基层治理上实现创新融合。在效益体系方面,在乡村文体产业结构、模式、链条、产品、品牌、营销甚至社会资本导入上进行整体考虑,并在关键环节进行创新突破。
二是推动差异化实践创新,永葆“村赛”快乐本色。发挥跨部门、多层级的协调带动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适合乡村条件的各类活动创新设计。各镇村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有差异,发展哪类文体活动应进行差异化设计,打造与其属性特征相匹配的IP,要鼓励百姓把“乐子”和“趣事”办好。“村赛”其姓为“村”,其根也在“村”,在创新实践中既要系统性、一体化推进,也要保持“村赛”各自本色。
三是加大传承转化模式构建,促进效益与收益增加。积极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让跑起来的流量逐步转变为发展的存量。将单纯的赛事活动与系统综合产业发展融合,推动村集体经济稳健发展。通过举办赛事活动,打造兴旺的商业圈,在“家门口”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基本之需。
四是充分发挥管理者功能作用,在关键处落子。各级党委、政府应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推动资源下沉,加强要素保障,扮演好引导者、推动者和“服务员”角色。在基础设施建设、办赛类型、实践场景、收益模式构建、营销模式嵌入、资金资源和技术导入等方面进行引导和纠偏。积极推动“文化+”赋能过程中,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衔接,内生动力激发与外在动力资源下沉并举,单一赛事模式向文体旅商多元模式发展,文体产业兴旺与乡村繁荣融合,加快实现传统乡村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迭代升级。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好“服务员”的角色,有力地协调推动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并提供高质量的活动保障。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定能把“文化+”赋能这篇文章做好。
作者系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相关文章
-
党建引领绘就乡村“童”心圆——汉阴县平梁镇2025年暑期儿童关爱温情启航
本报讯(通讯员 刘万思如)7月23日,汉阴县平梁镇党建引领“三农”工作实践基地清河村分会场热闹非凡,一场以“爱”为名的暑期儿童关爱活动正式启动。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县人民检察院志愿者、爱心妈妈及40余名儿童家长齐聚妇女儿童之家,通过组织联建、资源整合、服务下沉,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儿童关爱深
2025-07-24 11:10:00 -
2025 年国内十大权威网站建设公司推荐:最新榜单测评 网站设计+网站制作公司推荐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站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线上门户,是品牌展示、客户互动与业务拓展的关键平台。选择一家优质的网站建设公司,对企业的数字化发展至关重要。为帮助企业在众多服务商中精准筛选,我们综合考量技术实力、设计水准、服务质量、行业口碑等多方面因素,为您推荐 2025 年国内十大权威网站建设公司,并按照
2025-07-23 11:22:00 -
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来源:河北日报 机制共建 文化共融 品牌共塑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京津冀旅游景区联票面向全国发行,首批涵盖203家热门景区;法海寺与毗卢寺壁画京城“对话”,见证两地文脉相连、文化协同;星光·燕赵号旅游列车亮相,京津冀首列观光旅游列车正式投入运营……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顺应文旅消费新趋势,创新
2025-07-22 11:06:00 -
确山:琴弦演奏致富曲 青山育出金饭碗
大象新闻记者 张建良 雷刚确山,这片曾被誉为“小延安”的红色热土,正以一场深刻的乡村振兴实践,将革命年代的激昂斗志转化为新时代的发展动能。从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到富裕和谐的乡村图景,确山正谱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崭新篇章。产业新声:黄土地奏响双弦乐章提琴产业园,这个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筑梦的摇篮。短短数年
2025-07-20 15:26:00 -
平和国强: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岩坑村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9日讯(通讯员 吴仕龙 林锦涛 叶清源)近日,平和县国强乡岩坑村第二季度以“小积分换大文明”为主题的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兑换活动火热开展。活动当日,由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共同组成的评选小组,严格遵循积分制执行标准,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各户庭院卫生、垃圾分类、房前屋后杂物堆放
2025-07-09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