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古丝路上新!中国两处千年遗址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12:55:00    

5月1日,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甘肃省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两处千年古丝路遗迹经考古发掘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河流水声潺潺,峡谷两侧陡峭的赤色山崖上,上百个石窟群密密镶嵌。“在吐峪沟石窟斑驳的壁画前驻足,好像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岁月,很震撼!”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游客王思雨说。

新疆鄯善县吐峪沟景区一角(2024年10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位于古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交汇地带的吐峪沟石窟是一处大型石窟寺院遗址群,始建于公元5世纪前后,现存157座洞窟、3座地面寺院和9座佛塔,出土了大量汉文、回鹘文、粟特文、摩尼文等多语种佛经手稿,以及户籍、赋税、土地、借贷契约等世俗文书。

近年来,中国累计投资超过7700万元人民币,用于吐峪沟石窟的保护、修缮和加固。吐鲁番市文物局文保科副科长刘怡说,目前向公众开放的5个洞窟及沟东区北部石窟寺,洞窟形制、年代和壁画风格各异,集中展示出吐峪沟石窟艺术精华。为更好保护石窟遗址,景区实行实名预约制度和单日限流政策,每日限量300张门票,在旅游旺季将视情况启动应急参观机制。

2025年4月29日拍摄的敦煌悬泉置遗址景区。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悬泉置遗址的开放突出融合性和互动性。该遗址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处经系统考古发掘的丝绸之路古代驿站遗址。2014年,悬泉置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址点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吐峪沟向东700余公里,即可抵达敦煌。现代化高速公路旁,一座按照悬泉置1:1比例复原的汉代驿站建筑群拔地而起,黄土夯筑、街巷纵横。沿街深入,一处名为“悬泉膳堂”的驿亭敞开大门,为旅人奉上食水与栖憩之地。

“我们希望游客只需迈出一步,就能从现代‘踏入’千年前的丝路世界。”甘肃丝路邮驿(悬泉置)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永耀说。

敦煌市悬泉置遗址保护所所长武进文介绍,悬泉置遗址通过木栈道勾勒出汉代驿站的空间布局,结合围栏保护、全天候监控与巡护措施,在保障遗址安全的同时,提升游客体验。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放,越来越多的古迹在兼顾保护的前提下向公众展示。除此次开放的两处遗址外,新疆吐鲁番胜金口石窟、雅尔湖石窟也已于4月5日首次对外开放,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预计今年内开馆。

“‘丝路热’正在全球范围内盛起。希望通过更多遗址的开放,构建体系化、可视化丝路图景,进一步促进中外对丝绸之路文化的理解与交流。”甘肃省文物局局长仇健表示。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 股票市场扫货不停歇 险资密集举牌透露加仓偏好

    【股票市场扫货不停歇 险资密集举牌透露加仓偏好】财联社7月23日电,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新披露的险资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信息,近日,中邮保险参与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股票,持股比例突破5%;泰康人寿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峰岹科技H股首次公开发行,持股比例达到举牌线。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已有21次。观察被险资

    2025-07-23 06:50:00
  • 石斑鱼养殖再添新品种!黄海所国内首次实现蓝身大斑石斑鱼规模化繁育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7日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南创新研究院和海南蓝粮科技有限公司日前组织的专家验收组,对“蓝身大斑石斑鱼种质库构建及苗种规模化繁育”项目一致同意通过现场验收,标志着首次在国内突破蓝身大斑石斑鱼苗种规模化繁育,为我国石斑鱼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蓝身大斑石斑鱼属

    2025-07-17 14:55:00
  • 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管委会举行“文明探源我来说”宣讲活动

    7月15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法伟带领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明实践宣讲团莅临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以《“文明探源我来说”-夏文化考古学探索》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机关全体职工、各村(社区)第一书记、文物保护爱好者等60余人参加活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法伟教授作《“文

    2025-07-16 11:34:00
  • 科学与健康丨1935.3克“月背土特产”再出新成果!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月背是怎样形成演化的?月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经历过什么?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差距有多大?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1935.3克样品。2025年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四项重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首次系统揭示南极-艾

    2025-07-10 01:13:00
  • 延寿 守护革命遗址 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讯(阚金玲 张月姣 记者王志强)日前,延寿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小组深入到抗联三军被服厂遗址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数据采集工作,对该遗址进行修复、维护,守护红色根脉,践行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加固界桩和围栏。张月姣 本报记者 王志强摄据了解,抗联三军被服厂遗址是东北抗日联军在延寿地区的重要后

    2025-07-08 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