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高密度介电储能领域取得新突破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0:41:00
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李伟伟教授与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等共同研制出一种新型介电储能材料,其能量密度是主流商用介电储能材料的数十至数百倍,有望成为下一代高功率脉冲技术的核心器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4月11日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
李伟伟介绍,介电储能电容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能够瞬间释放能量,是名副其实的“功率倍增器”。小到集成电路板、心脏除颤仪,大到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站,都有它的身影。
目前,受传统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所限,主流商用电容器存在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不可兼得的矛盾。“也就是说,虽然它们的功率密度高,但能量密度低,容易被击穿。我们想研究一种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都高的新材料,它能在快速充放电的同时保证安全性。”李伟伟说。

这是4月10日拍摄的新型介电储能材料样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
历经三年多的探索,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树枝状纳米复合结构,并据此研制了边长5毫米的新型介电储能材料样品,其上分布着若干储能单元,每个单元的直径30微米。实验中,样品瞬时放电仅需3.3微秒,充放电循环达100亿次,在零下100摄氏度至零上170摄氏度的环境中,仍能稳定工作。
“更重要的是,样品的能量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15.8焦耳,而主流商用电容器的能量密度仅为每立方厘米1.2焦耳至5焦耳。”李伟伟表示,下一步团队计划研制尺寸更大的硅基电容器,向着产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记者陈席元)
相关文章
-
诺奖得主做客华南理工 介绍世界首个可单向旋转的人工分子马达
7月12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伯纳德·L·费林加教授访问华南理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会见来宾,并为其颁发荣誉教授聘书。唐洪武校长(右)向费林加教授颁发聘书 费林加教授来到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麟鸿论坛”,围绕“构建
2025-07-14 21:25:00 -
科学与健康丨1935.3克“月背土特产”再出新成果!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月背是怎样形成演化的?月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经历过什么?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差距有多大?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1935.3克样品。2025年7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四项重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首次系统揭示南极-艾
2025-07-10 01:13:00 -
充电宝上高铁要符合哪些条件?国铁集团最新回应
民航局禁止携带“没有3C标识、被召回范围的充电宝上机”的规定,持续引发舆论关注,公众关心高铁站是否也会严查充电宝。对此记者致电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铁路运输中执行的是国家铁路局、公安部发布的《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的相关标准。这个标准就规定“标志清晰的充电宝,单块额定能量不超
2025-07-01 17:37:00 -
天赐材料:硫化物路线的固态电解质处于中试阶段
每经AI快讯,7月1日,天赐材料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硫化物路线的固态电解质处于中试阶段,现阶段主要配合下游电池客户做材料技术验证,技术验证进展涉及与客户的保密约定,后续如符合信息披露要求,公司将按相关规定以公告或定期报告形式披露,敬请留意,并请您注意投资风险。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6:23:00 -
以体系化创新保障新材料自主可控,株洲科能研发高端装备再报佳绩
来源:侃见财经破解新材料“卡脖子”难题,已经从单一环节创新,演化为体系化、全要素创新。尤其是材料制备所涉及的成套高端装备,集中了核心工艺技术,其研发创新往往是打通创新链条,保障自主可控的“最后一公里”。当前新材料行业的国际竞争,已经从材料环节拓展到装备、工艺、材料、应用的体系化创新能力竞争,对于参与
2025-06-29 1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