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的故事,说不完,说不完……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3:19:00

黄崖洞保卫战战旗雕塑。黎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
说到战争年代我军的装备,人们经常用“小米加步枪”来形容。抗战时期,我军的装备更是乏善可陈。
贺绿汀在1937年创作的《游击队歌》中曾这样写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不过,我们不仅从敌人手里夺取武器,自己也制造呢。你知道吗?抗战时期,有一个所在,月产步枪可达400多支、炮弹2000余发,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
这个所在是哪里?黄崖洞——在山西长治市黎城县境内太行山脉深处的褶皱中。朱德总司令曾称赞黄崖洞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这样一个所在,必然成为日寇的眼中钉。1940年10月,日寇冈崎大队曾疯狂进攻黄崖洞,为保卫“掌上明珠”,彭德怀副总司令亲自指挥了著名的关家垴战斗。此后,为加强黄崖洞设防,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驻黄崖洞担任警卫,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亲自指挥布防……
一次一次失败,日寇并没有死心。1941年11月,日军第36师团和独立第四混成旅团共5000余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再次进逼黄崖洞。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奉命守卫阵地,以掩护兵工厂转移。
左权要求部队充分利用地形,以守为攻,坚持待援,伺机反攻。他给部队下了死命令:必须坚守5天!
黄崖洞三面绝壁,仅有狭窄的山道通向外界。兵工厂就隐藏在悬崖峭壁之间。为有效地阻击敌人,八路军在进洞的山道上精心设置了地雷阵和防御工事。
日军的飞机在山谷中盘旋,却无法找到有效的攻击点;重炮轰击,岩石崩塌,反而阻挡了进攻路线!几番大规模进攻无果,日军伤亡200多人。然而,日军并不甘心失败,继续疯狂地往山崖上猛冲。
于是,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在这里发生:
警卫团17岁的小号手崔振芳独守瓮圪廊。这个峡谷两侧的崖面几乎达90度。崔振芳利用天然险要地形,不断投出手榴弹,一人打退日军十余次进攻,消灭日军数十名,最后壮烈牺牲。7天7夜,日军愣是未进一步!
恼羞成怒的日寇使用了火焰喷射器、燃烧弹。王振喜等12壮士浑身着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持手榴弹跳出工事,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掩护团指挥所,温德胜等3名战士将一股敌人引至悬崖,最终弹尽跳崖牺牲……
5日期满,左权问欧致富,可否再坚持几日,与援军一起给日军“包饺子”!欧致富坚定地回答:“没问题,坚决完成任务!”
终于,我们的援军来了。欧致富率特务团迅速出击。我军内外夹攻,日军溃败。
黄崖洞保卫战,我军与5倍之敌激战八昼夜,以166人的伤亡毙伤敌人1000余人,赢得了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果。
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题词:“全军学习黄崖洞保卫战!”
80多年过去了,黄崖洞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去。
时近清明,雪花飘落,太行山一片素白。早发的枝叶急急地从雪中向外探头探脑,因为有了这些花花草草,似乎这雪也不那么冷了。
赵乃堂正在擦拭墓碑。晨曦映照在碑面上,金光夺目。44位八路军烈士长眠于此。伴着赤壁丹崖、古木深林,这位守护了烈士34年的“守墓人”,日复一日,总比第一缕阳光更早醒来,将墓园收拾得整齐,将墓碑擦拭得锃亮。
他的父亲曾是八路军的“挑山工”,用扁担给兵工厂送过粮食、武器、物资。1991年春天,听说陵园需要看护人,赵乃堂卷起铺盖卷,像父亲当年扛起扁担一样“利飒”。从此,他就没离开过这里。
“黄崖洞下有黄崖,桃花寨上无桃花。英雄魂魄千古在,战鼓催开胜利花……”杨尚军带着乡音唱了起来。他是黎城县党史研究室的“红色通”,经常到这里给年轻人讲红色故事。这里的故事那么多那么多,怎么讲都讲不完!
跟随着杨尚军,记者来到山脚下的一户农家。当年,八路军军工部曾借住在村民贾芝兰家中。她的姐姐贾胖女成为一位军工部工作人员孩子的奶娘。后来在扫荡时,为保护八路军的后代,贾胖女被日军推下山崖、壮烈牺牲,怀中的孩子却活了下来,改名为“晋生”……
岁月流转。2006年,曾借住在这里的八路军军工部警卫员翟焕章给老房东贾芝兰老大娘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我在你家住了近两年……现在你们村真是变化太大了。柏油马路,又修了很多新房子。只要大家跟着共产党好好搞建设,以后的日子会更好!”
更好的日子来了!如今的黄崖洞,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山风轻拂,松针簌簌作响。想当年,制作步枪枪托、手榴弹木柄、弹药箱都需要大量的木材,很多植被都在战斗中被消耗和破坏掉了。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如今黄崖洞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93%,各类名贵植物300余种,野生珍稀动物50余种。
记者在春日的黄崖洞山野间漫步,耳畔松涛约若,眼前山花烂漫,春草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
就在记者陶醉之际,一辆印着“研学旅行”字样的大巴车在身旁停下。一群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涌下车,对着手机记录这红色之旅:“大家看,这就是黄崖洞的风景,背后就是当年的战场遗址”“革命老区真美”“军事射击、野外拓展、水域体验,我都要试试”……
景区红色讲解员郭沙沙告诉记者:“去年,黄崖洞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营收5000多万元,红色培训课程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市。这里不仅是革命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更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山风轻拂,烈士纪念碑前簇拥着人们献上的花束,飘来阵阵幽香,郭沙沙的声音在暮色中回荡:“黄崖洞不会忘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记得那些用生命守护它的人!”
暮色四合,山脚下亮起了灯光。扩建的民宿集群像繁星洒在山坳里,农家乐的烟囱飘出混合着小米粥香的炊烟。黄崖洞沿线的上赤峪村和下赤峪村已发展民宿和农家乐30余家,打造高标准客房400余间,可同时容纳1000余人就餐住宿,带动周边村民500余人就业。
连“老房东”贾芝兰大娘的孙媳妇王方平也开起了小院农家乐。翻开菜单,绿豆凉粉、大烩菜、柿饼、炉面……各类“老家饭”应有尽有。
王方平的大嗓门透着山里人特有的飒爽劲儿:“许多游客就是爱吃这一口。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回答,就是想体会一下当年的味道哩!”
(本报记者 王禹欣 杨珏)
相关文章
-
黄崖洞的故事,说不完,说不完……
黄崖洞保卫战战旗雕塑。黎城县委宣传部供图【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说到战争年代我军的装备,人们经常用“小米加步枪”来形容。抗战时期,我军的装备更是乏善可陈。贺绿汀在1937年创作的《游击队歌》中曾这样写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不过,我们不仅从敌人手里夺取武器,自己也制造呢。你知道吗?抗战时
2025-04-08 03:19:00 -
抗大的烽火弦歌传承不辍
我是一个出生在太行山脚下的孩子,从记事起就听老辈人讲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故事。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一名基层党校的教师,也由此开启了我和抗大的缘分。“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刚刚工作,当我面临课题选题的迷茫时,正是这首抗大校歌吸引我走进太行深山。鲜血浸染的大寨山、山石垒砌的
2025-04-04 02:19:00 -
晋中春日赏花游线路
【来源: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_旅游促进】春日的晋中既有古城的婉约,又有山野的奔放,周末闲暇之余,携三五好友,与繁花共赴一场约会吧!线路一:市城区春日踏青游(地点:榆次)榆次常家庄园——榆次乌金山森林公园——榆次什贴古镇——榆次康培万亩苗木基地——榆次潇河湿地公园推荐交通:自驾推荐时长:一日游用餐推荐:
2025-04-01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