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磅规划发布!如何梯次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专家解读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1:40:00    

今天,《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正式对外公布,总台央视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两位权威专家: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解读这份规划将给中国的农业、农村带来怎样的深刻变革。

明确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路线图

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到 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向东:规划里面强调的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同时也把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讲明白了。农业强国是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乡村振兴是总抓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亮点。

农业强国,强在哪?

五大特征: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涂圣伟: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在吃饭问题上不受制于人,这始终是我们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首要任务。所以这次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5个基础的建设,包括设施、技术、装备、政策、制度等5个基础的建设,高水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比如,这次规划提到了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的自主可控,还有通过培育农机的领军企业,同时加快老旧农机的更新改造,推动农机、农艺等全面融合,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此外,新质生产力正在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梯次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东部地区:率先建成农业强省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源条件较好的市地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建设农业强县。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向东:全国各区域之间的特点不一样,资源禀赋不一样,这次强国规划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鼓励基层探索,根据区域的资源禀赋不同可以去做一些探索,因为农业强国不是齐步走,共同达到,是可能有先有后,然后先的带动后的,做一些体制机制的探索,最终一起实现农业强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梁丽娟 陈博

责编:莫开井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健军

相关文章

  • 湖北武汉:这名“后卫所长”用足球精神守护一方平安

    通讯员:李黎明、潘雅欣“汉超”赛场上,他是守护球队防线的后卫;社区街巷中,他是筑牢平安防线的派出所所长。从校队队员到“汉超”赛场,30年足球梦让他深谙坚守与协作。他将后卫“守防线”的哲学融入工作,借警务机制改革聚多方力量,他是“百佳刑警”,用足球精神守护着一方平安,他是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径河街

    2025-08-22 08:49:00
  • 截至2024年底,“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健儿共取519个世界冠军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10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介绍“十四五”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成就。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取得惠民新成效。竞技体育彰显出我国强国新形象,截至2024年底,“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健儿共取得世界冠军519个,创世界纪录68

    2025-08-19 10:09:00
  •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光明论坛】作者:杨毅、刘先江(分别系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作出重点部署,强调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

    2025-08-13 04:11:00
  • 西安发布第五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近日,中共西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农业农村局系统梳理总结全市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中的创新实践和典型做法,发布第五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为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鲜活样本和实践路径。  上述案例包括:临潼区强基础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守

    2025-07-03 10:18:00
  • 莱芜区安太农机合作社夏收忙,1100亩小麦迎丰收

    6月5日,芒种当天,济南市莱芜区小麦进入收获季,安太农机合作社的1100亩麦田里,麦浪翻滚,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在口镇街道麦田现场,多台红色联合收割机穿梭作业,精准收割成熟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同步进行。合作社采用“收割机+拖拉机运输”模式,收割下的麦粒通过输送管快速卸入拖拉机拖斗,实现“收割—运

    2025-06-06 1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