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命禁区的守护神”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6:33:00    

近日,康西瓦烈士陵园迎来一批特殊的战友。来自陆军第950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的医护人员们走进历史纪念馆,开展“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荣誉称号三十周年纪念活动。

坐落在喀喇昆仑群山怀抱之中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海拔3760米,是全军海拔最高的医疗站,199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荣誉称号。30年来,医疗站一代代医护人员扎根高原,担负起辖区内边防官兵和驻训部队的卫勤保障任务,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雪域高原上的“生命站”。

近日,三十里营房医疗站选派7名医护人员,走冰河、爬雪山赴边防一线哨所为官兵开展巡诊,为一线官兵健康保驾护航。张亚丽/摄

活动中,医护人员走进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旧址,在断壁残垣间感受先辈最初建站的不易。20世纪60年代,进藏的柏油路尚未铺设,数不清的达坂横亘在通往雪域高原的途中。山路被冰雪覆盖,天险般的恶劣环境和高海拔成了进藏官兵的生死关,而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是这条长达1200公里的道路上唯一的生命站。

“当暴雪封锁道路,她们把药箱绑在身上,爬过冰裂缝隙……”在医疗站举行的演讲比赛上,护士长激动地讲起当年医疗站的感人故事。那时站里条件艰苦简陋,为了给住院官兵创造舒适整洁的环境,医护人员们每天端着大盆的伤病员被服,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洗衣、晾晒。由于常年经受高原凛冽的寒风侵袭,有的女兵患上了妇科疾病和风湿疾病。

然而,没有什么能阻挡医护人员们挺进高原、扎根边防的步伐。自1962年建站至今,60多年来,一代代医疗站队员像红柳一样扎根边防、奉献高原,和边防官兵生死相依,甘苦与共,共同缔造形成了“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喀喇昆仑精神”。

“变化的是使命任务,不变的是理想信念和奋斗担当。”医护人员们纷纷表示,这些年,伴随站内医疗手段与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喀喇昆仑精神”也在一代代医护人员身上薪火相传。军医张西洲反复推敲高原肺水肿抢救方案,成功将抢救时间由过去的6到8天缩短为平均48小时。“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雪域高原模范护士长”姜云燕更是亲眼见证了因为医疗站的存在,边防从“生死关”变成了“生命线”。

作为从新疆通往西藏的1000多公里219国道上唯一的医疗站,守住“生命禁区”的生死关口并不容易。为了提高治愈率,医疗站成员们定期开展实战化练兵备战,加速构建起高质高效的新时代卫勤保障体系。

“所有人员,紧急集合。”“同志们,接上级通知,前方某地域有3名伤员需要紧急救治……”

不久前的一天,随着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一场实战化卫勤应急演练在雪域高原展开。由医疗站各科室抽组精干医护人员组成的机动卫勤分队,按照作战命令迅速向预定地域开进,并展开战场救援演练。

演练现场,狂风裹挟着雪粒,气温骤降至零下15摄氏度。在低氧环境下,医护人员背负20公斤急救装备,穿越崎岖山地,利用制式担架和简易固定装置转运“伤员”,同时应对高原急性肺水肿、冻伤等特情。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原官兵练兵备战不断向实战化深入,我们卫勤保障人员也应该紧跟时势,必须做到随时待命、全时待战,不分昼夜、全域保障。”医疗站院长李剑说。

针对高原官兵的常见病,医疗站官兵们潜心钻研,攻坚克难,如今已成功攻克高原肺水肿。今年年初以来,医疗站救治了多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治愈率已达到100%。

不久前,医疗站又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在海拔4000米的昆仑山腹地,219国道某基建工地突发意外,一名工人被高空坠物击中头部,生命垂危。

“医生,医生,快救人啊!”门诊楼前,一辆车还没停稳,车厢内就有人大声疾呼,“当时他被砸到头了,恶心呕吐,不一会就昏迷了,喊也喊不醒!”工友李师傅声音颤抖。

接诊军医贾勇闻声赶来,立即展开了急救检查。很快他便判断出,这是典型的颅内高压危象,情况十分危急。

“必须立即开颅!”了解情况后,院长李剑和主刀医生莫拉丁当机立断。

然而在高原高寒、低压缺氧的环境条件下,开展手术对医护人员和设备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麻醉和手术风险陡增至少60%。参与手术的人员必须全神贯注,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较量。

尽管高原的低氧环境让医护人员和患者都面临巨大挑战,但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医护人员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每一个操作步骤。经过两小时的艰苦奋战,手术终于顺利完成。

伤者颅内大量淤血被成功清除,出血点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当听到仪器传来平稳的心跳声时,在场的每一名医疗队员都长舒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手术一切顺利。”医护人员马上将好消息告知了伤者家属。手术室外,家属听到消息后一度哽咽,连声说着“谢谢”。

“高原环境下,止血、气管插管等基础操作难度成倍增加,必须分秒必争!”李剑解释说,当时若将患者送至山下治疗,需要经过至少7个小时山路。但伤情危急,已经没有转运时间,如果不及时进行颅内清创解压,生还概率几乎为零。

“伤病员在哪里,医护人员就要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李剑用一句话总结。

地处海拔3760米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在医护人员们心中,就是离天空最近的战场。60多年来,一代代医护人员用专业技术填补着“生命禁区”的救治空白,用双手与死神赛跑,创造生命的奇迹,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生命禁区的守护神”。

康西瓦烈士陵园里,新一代的医护人员整齐列队,庄严肃立。面对高大的英雄纪念碑,他们的誓言铿锵嘹亮——“生命相托,永不言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刘彦良 戴学武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10日 06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 遂平县第一小学开展“遵守交规 珍视生命”系列教育活动

    驻马店网讯(通讯员 王秋倩)4月14日,遂平县第一小学组织开展了以“遵守交规 珍视生命”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上午,该校举行了以“遵守交规 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讲话环节,五(三)班优秀学生许语馨以充满感染力的演讲,向大家讲述了遵守交通

    2025-04-15 22:24:00
  • 【甘快看】酸奶界的“天花板”,一口就“沦陷”!

    来到甘南大草原传统的“酸奶”概念会被彻底颠覆牦牛酸奶厚重的层次感纯正的口感就像那里湛蓝纯净的天空上点缀着的洁白浮云产生的境界无法超越甘南玛曲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牦牛生长的理想家园在玛曲的辽阔草场上牦牛群如黑珍珠般散落于天际玛曲素有“亚洲第一天然牧场”的称号牧民们世代遵循着古老的时令与自然对话这

    2025-04-15 21:22:00
  • 民乐县团结巷社区:破解楼道堆物“顽疾”按下杂物“清除键”

    让生命不再添“堵”,楼道堆积杂物,不仅影响整体环境卫生,更是堵塞了逃生救命的“生命通道”,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居住环境,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安全隐患发生。团结巷社区持续开展“清除楼道杂物,畅通生命通道,共建文明社区”专项整治行动,给居民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2025-04-15 15:35:00
  • 二一五医院【“一科一品”成果展示】儿科:童心守护 健康成长

    科室亮特色,品牌促发展。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打造医院特色服务品牌。2024年8月起,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提升医疗服务,改善就医体验”专项活动,通过“一科一品”科室服务品牌创建,塑造有特色的医疗、护理服务品牌,从而进一步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

    2025-04-15 10:24:00
  • “生命禁区的守护神”

    近日,康西瓦烈士陵园迎来一批特殊的战友。来自陆军第950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的医护人员们走进历史纪念馆,开展“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荣誉称号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坐落在喀喇昆仑群山怀抱之中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海拔3760米,是全军海拔最高的医疗站,199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荣誉称号。3

    2025-04-10 0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