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泄密问题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2 22:07:15
泄密问题通常涉及以下几种情况:
采购招标泄密
涉密工程建设、档案数字化等采购过程中,因管理缺失或保密意识不强,可能导致采购内容、用途等泄露。
信息公开泄密
机关单位在信息公开前未进行严格保密审查,导致涉密文件上传至公开网站,造成信息泄露。
社交媒体泄密
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涉密敏感区域的照片,可能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
移动存储设备滥用
使用U盘等便携式存储工具,未加密或限制使用,导致信息泄露。
网络泄密
通过电子邮件、FTP、云存储服务等互联网渠道传输敏感文档,未加密或安全审查。
打印泄密
将敏感文档打印后带出办公区域,或通过网络打印机泄露给外部人员。
第三方或合作伙伴泄密
与第三方或合作伙伴共享信息时,安全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信息泄露。
拍照泄密
员工或第三方人员利用手机相机拍摄纸质文件或电脑屏幕上的敏感内容。
内部人员泄密
员工故意或无意将敏感文档泄露给外部人员,如竞争对手、媒体等。
无意识泄露
员工在发送邮件、分享文件时,可能因疏忽未采取加密措施,导致敏感信息外泄。
移动设备风险
员工使用个人手机、U盘等移动设备处理工作文件,若设备丢失或被盗,信息易被非法获取。
网络钓鱼与恶意软件
员工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附件,可能中招于网络钓鱼或恶意软件,导致企业数据被窃取。
内部人员不当行为
包括有意泄露机密信息给竞争对手,或因离职前的不满情绪而报复性泄密。
第三方合作风险
与供应商、客户等第三方合作时,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善,也可能造成信息泄露。
涉密设备和涉密光盘U盘的管理使用存在漏洞
涉密设备和光盘U盘未统一标识,工作人员误将其当作非涉密设备使用。
信息发布特别是涉密会议活动宣传报道、涉密项目采购招标审查管理不严
信息发布和审查管理不严,可能导致涉密信息泄露。
微信泄密、手机泄密、网络泄密
工作人员使用手机对涉密文件资料和敏感信息进行拍照,通过微信、QQ、电子邮箱、手机短信等方式传递涉密文件资料和敏感信息。
智能穿戴设备、图文识别小程序、音频转文字智能系统等科技产品使用中的泄密风险
工作人员对这些科技产品的使用中蕴含的泄密风险认识不足,没有严格执行相关保密管理规定。
违规处置涉密文件
涉密载体在人与人之间转手交接时,未作出文字记载,导致文件流转到哪里不清楚。
申请法律援助、公文流转、通知传达中的泄密隐患
工作人员为便于工作,使用微信等综合社交平台传播涉密文件,造成泄密。
违规处置涉密文件
涉密文件在存档或销毁时,未履行保密审批手续,导致文件丢失或泄露。
以上列举的泄密问题涵盖了从个人行为到组织管理的多个层面,泄密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关文章
-
[防御台风“韦帕”] 儋洋两消防救援队伍连续奋战13小时排涝9915m³ 避免企业经济损失(配组图)
【来源:儋州市人民政府_今日儋州】消防救援人员正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儋州市融媒体中心消息 7月21日8时41分,受台风“韦帕”带来强降雨的影响,王五镇某企业厂区及地下机房严重积水,核心设备面临浸水损毁风险。当天上午,儋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企业求救电话后,立即出动白马井消防救援站、云月路消防救援站
2025-07-23 04:08:00 -
宜春征集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线索 举报方式公布
7月21日,据“网信宜春”消息,为进一步深入治理生活消费场景中存在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典型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合法权益,宜春市委网信办、宜春市公安局、宜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工作,现向社会征集以下问题线索:在自动售卖、扫码点餐、出行乘车、
2025-07-22 10:20:00 -
近3年亏损超10亿元 镁佳股份递表港交所
每经记者:蔡鼎 每经编辑:文多港交所官网显示,镁佳股份有限公司(Megatronix Inc.,以下简称镁佳股份)6月30日首次呈交了上市申请文件,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和德意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由于这是镁佳股份首次呈交的文件,因此并未披露拟募集资金及拟
2025-07-16 23:34:00 -
今起正式启用!“网络身份证”来了,你申领了吗?
“网络身份证”来了!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6部门联合公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今天(7月15日)起开始正式施行!今后,在网购、办理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场景中可以用“网络身份证”进行核验极大地降低个人身份信息泄露风险什么是网号和网证?如何申领网号和网证?网号、网证的应用场景有哪些?一文解
2025-07-15 20:42:00 -
秒变“类平原”空间!中建五局高原智慧医养舱成功下线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焕明 通讯员 谢花)高原和平原的差别主要是低氧、低压、低温的“三低”环境,人们从平原进入高原时,可能会因缺氧等因素而产生高原反应。近日,由中建五局三公司集结多方专业力量攻坚研发的中建奇配高原智慧医养舱(一代)成功下线。据悉,这是专为破解高海拔地区“三低”环
2025-07-12 1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