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年报 >
  • 吉峰科技拟易主,实控人或不再是四川“五月花”创始人

    2025-04-11 18:02:00

    微成都报道公布年报的第二日,吉峰三农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峰科技”,300022.SZ)宣布或迎来新的控股股东。4月10日晚间,吉峰科技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四川特驱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特驱教育”)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股票自今日(4月11日)开市起已

  • 企业年报内容包括什么

    2025-01-11 20:30:44

    企业年报是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向相关监管机构提交的一份详细财务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件。企业年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名称、类型、住所、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股东及出资信息,包括股东姓名、出资额、出资方式等。经营信息企业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主要产品或服务。市场开发、生产、销售情况,以及

  • 中国红基会:2005年以来累计总支出超过123亿元

    2025-04-14 11:51:00

    中新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 张素)记者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获悉,200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累计总支出超过123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公益支出总额超过119亿元,并执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28.94亿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24年度报告近日发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贝晓超在年报致辞中表示,在

  • 多久能分红

    2025-01-17 13:29:16

    分红的时间主要 取决于公司决议和股东大会的通过时间,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般分红时间分红方案通过后一般在一个月内会进行分红。分红的时间通常在半年报或年报公布的同时公布分红预案,股东大会通过后实施,一般很少有在公布季度报表的时候分红。特殊分红时间若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一年多次分红也是可以的。

  • 台积电股东会年报出炉:去年美国厂亏损最多 南京厂一枝独秀

    2025-04-21 16:34:00

    中国台湾网4月21日讯 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台积电最新出炉的股东会年报中,披露了旗下各工厂去年损益状况。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去年亏损近143亿元(新台币,下同);日本、欧洲布局的工厂也分别亏损逾43亿元及5亿多元;而在大陆的工厂则大放异彩,南京厂去年大赚近260亿元。报道称,台积电自宣布投资

  • 工商年报没报罚款多少

    2025-01-18 14:05:46

    根据最新的信息,企业未按时提交工商年报的罚款金额通常如下:一年内未报送年报的,罚款金额通常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两年内未报送年报的,罚款金额通常在5000元至7000元之间;三年内未报送年报的,罚款金额通常在7000元至10000元之间。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法国2024年报告麻疹病例数较上年增加三倍

    2025-04-30 08:43:00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巴黎4月28日电(记者罗毓)法国公共卫生署日前发布公报说,该国2024年共报告483例麻疹病例,较2023年增加了3倍。数据显示,2024年法国所有麻疹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13岁,高于此前几年。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群体为不足1岁婴儿,涉及69例病例,与多起托儿所内发生聚集性疫情有关。

  • 阳光保险业绩回暖背后:财寿两级分化,董事会新老更迭

    2025-04-07 15:46:00

    文|子弹财经3月26日,国内第十家上市险企——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保险)披露其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作为保险业内最年轻的上市险企,阳光保险这份2024年“成绩单”备受业内关注。年报显示,投资收益助力阳光保险业绩回暖,净利润大幅增长,一改前两年下滑态势。总保费收入实现增长,净利润、

  • 企业为什么要年报

    2025-01-08 05:24:50

    企业年报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法定义务,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法定义务:年报是企业的法定义务,根据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企业必须按时提交年报,否则可能面临罚款、处罚或企业被注销等后果。信息透明度:企业年报提供了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信息,如收入、支出、利润、资产负债表等,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使利益

  • 东莞控股去年减收增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业务亏损,研发费用腰斩

    2025-04-07 21:43:00

    4月7日晚间,东莞控股(000828)年报出炉,公司2024年营收降逾6成,但净利大增逾4成,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25元(含税)。年报显示,报告期公司从事的业务包括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融通租赁及商业保理业务。考虑到轨道业务的投资压力及风险,报告期公司退出轨道交通业务,不再持